
(1).讨论天象。《梁书·儒林传·崔灵恩》:“先是儒者论天,互执浑、盖二义,论盖不合於浑,论浑不合於盖。”
(2).相传 孔子 东游,见两小儿辩论。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双方各持其理,连 孔子 也不能决断。事见《列子·汤问》。后遂用为典故,以“论天”形容儿童聪敏。 北周 庾信 《伤王司徒褒》诗:“青衿已对日,童子即论天。”
“论天”的汉语词典释义及考源
“论天”一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古雅或特定语境下的表达,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指推算、观测天文历法以计量时间(动词性)
此义项源自古代天文历算活动。“论”在此取“衡量、推算”之意(《说文解字》:论,议也。引申为理、序),“天”指天体运行规律或时日。合指通过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变化来划分和计算时间周期,是古代制定历法的基础。
例证:汉代《周髀算经》载“盖天说”体系,即以圭表测日影“论天之数”,确立节气与年长。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1卷,第3页“论天”条;《古代天文历法词典》(商务印书馆)。
二、引申义:指按天数计算(副词性,多用于方言或古语)
由天文测算引申为日常时间计量方式,强调以“天”为基本单位进行交易、租赁或约定,常见于契约文书或口语表述。
例证:清代契约文书常见“赁屋论天计价”,即租金按日结算。现代方言中仍有“论天算工钱”的说法。
来源:《近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第2册,第1256页;《汉语方言大词典》第4卷。
文化背景补充
“论天”的历法本义反映了中国古代“观象授时”的传统,如《尚书·尧典》载“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这一概念在科技史中具重要地位,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参考资料
: 国家图书馆《汉语大词典》电子版:http://gjzx.cass.cn/zx_ky/zx_ky_zgddh/
: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近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5年。
: 复旦大学《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
: 中国天文博物院官网“古代历法”专题:http://www.bm.org.cn/gdlf/
“论天”一词主要有以下两个层面的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讨论天象或宇宙自然
指探讨天文、天气等自然现象或宇宙规律。例如《梁书·儒林传》中记载古人关于“浑天说”与“盖天说”的辩论。该用法强调学术或哲学层面的探讨,如:“儒者论天,互执浑、盖二义”(《梁书》)。
广义的哲理讨论
可引申为对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思考,如《查字典》解释的“讨论宇宙间事物”。
源自《列子·汤问》中“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孔子见两孩童争论太阳远近,各执一词却逻辑清晰,最终孔子也无法决断。后以“论天”形容孩童聪慧机敏。
文学用例:
北周庾信《伤王司徒褒》诗云:“青衿已对日,童子即论天”,即以孩童辩论日远近的典故,暗喻少年才智。
谤累毕手颤笃笃臣服蠢动打赤膊打摸黨棍当甚么鞮海钉鞋对论咢布伏安抚掇黼珽赶热闹甘之如荠公察公絜鬼泣神嚎寒清弘敞画史会郎绘事后素胡坐急电鲸罟径挺禁管经眼金友迥途集权圹僚缆绳留兰香流星群鲁壶禄星盲人把烛蛮查迷梦平日骑鸾骖凤缺三短四去国润格商衡周鼎铜猊统治阶级透物电光吞食万用电表违拂文件我仪武训先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