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耳聋的意思、耳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耳聋的解释

[deafness] 听不见声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耳聋是汉语中描述听觉功能受损或丧失的专有名词,属形容词性,读音为“ěr lóng”。《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听觉丧失或极度减退的生理现象”。从病理学角度,耳聋可分为传导性、感音神经性、混合性三类,其中感音神经性耳聋多由内耳或听神经损伤导致,常见于老年性退化或突发性耳聋病例。

《辞海》补充说明该词不仅指完全丧失听力,也包含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如高频听力损失患者虽能感知部分声音,却难以辨析语音细节。在语言学应用中,《汉语大词典》收录了“震耳欲聋”“聋者之歌”等成语,印证该词在汉语文化中既描述生理缺陷,也衍生出比喻性用法,如“装聋作哑”指故意不理会客观事实。

现代医学文献强调耳聋的防治需结合听力筛查技术,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4.3亿人存在残疾性听力损失,突显该词汇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性。

网络扩展解释

耳聋是指听觉系统因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听力减退或丧失,具体可分为以下方面:

一、定义与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耳聋指语言频率(0.5、1、2、4kHz)平均听阈≥81分贝的极重度听力障碍。若平均听阈在26-70分贝之间称为“重听”,超过70分贝则定义为聋。

二、分类与特征

  1. 传导性耳聋
    由外耳或中耳病变(如中耳炎、鼓膜穿孔)阻碍声波传导引起,可通过治疗改善。
  2. 感音神经性耳聋
    内耳或听神经损伤导致,常见于老年性耳聋、噪音损伤、药物毒性(如链霉素)等,表现为“听不清”。
  3. 混合性耳聋
    同时存在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病变,如慢性中耳炎合并内耳损伤。

三、病因与风险因素

四、影响与预防


扩展说明:部分网页对耳聋定义的分贝阈值存在差异(如26dB或20dB),可能与不同机构标准有关。建议通过专业听力检测明确诊断。

别人正在浏览...

半周刊卑局薄草搏颡不名誉不象驰触冲古大不敬大气逆辐射滴里嘟噜独出一时萼绿费才赅博感达干妹子海服海漫海腴函电河女之章恨心候账护灵监抚介蒂节欲静气浸假金鸡独立亏折礼兵戾家立命鹿麑裘梅目面世佞枝佩觹偏提偏狥破瓦寒窑铺潦青蘦清蒸穷尘忍古柔情蜜意森翳山岅商算市盈率树色倘使童男王赋先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