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印香。 唐 白居易 《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绝宾友见戏十韵》:“香印朝烟细,纱灯夕焰明。” 南唐 李煜 《采桑子》词:“緑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参见“ 印香 ”。
“香印”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基本解释
由“香”(香气)和“印”(印章)组成,比喻文章、书画等文艺作品品质高超,令人印象深刻。
例如:“这篇散文如香印般令人回味无穷。”
使用场景
多用于评价文学、艺术创作或称赞他人才华,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历史渊源
该成语源自古代文人雅士对高雅艺术的推崇,通过香气与印章的意象,传递作品经久不衰的审美价值。
基本定义
指唐代出现的香料模具,用于将香粉压印成特定字形或图案,常见于佛教仪式。
例如:李煜词中“香印成灰”即描述此类香品燃尽后的状态。
功能与形式
文献记载
白居易、李煜等诗词中均有提及,如“香印朝烟细,纱灯夕焰明”(《酬梦得》)。
“香印”既可形容艺术作品的卓越品质,亦指古代香道中的实用工具。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用法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查字典》或《搜狗百科》等来源。
《香印》是一个汉语词汇,它指的是一种用香粉、果香等制作的印章。在古代中国,人们喜欢用香印来盖章,以表示其身份、尊贵或宗教信仰。
根据《新华字典》,《香印》可拆分为“香”和“印”两个字,它们的部首分别是“⺈”和“卩”。其中,“香”的拼音是xiāng,共有9个笔画;“印”的拼音是yìn,共有9个笔画。
《香印》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当时人们使用香粉、果香等材料制作印章,代表个人、家族或宗教的身份和尊贵。繁体字“香印”与简体字相同,都是“香”和“印”的结合。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以《香印》为例,根据古代文字的书写风格,可以将其写作“香印”,其中“香”字的形状可能会略有差异,但整体结构基本保持一致。
1. 他拿起香印,在合同上盖上了自己的印章。
2. 经过几代的传承,这个香印变得极为珍贵。
1. 香粉:一种用于制作香印的材料。
2. 香炉:用来燃烧香粉的器具。
印章、印鉴
取消、废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