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胆栗”。犹胆战。 唐 司空图 《容城侯传》:“歷试臺阁,号为明达。挟奸邪以事上者,见之胆慄,輒自披露。”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壮夫为之胆栗,力士为之心眩。”
根据现有资料,“胆慄”一词的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指因恐惧而胆战心惊的状态,即“胆战”之意,形容极度害怕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结构分析: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言或文学语境,例如描述人在面对危险、压力时的强烈恐惧感,如:“闻雷声而胆慄,面如土色”。
注:由于现存文献资料有限,以上解析基于现有可信来源的归纳。如需更深入考证,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等专业辞书。
《胆慄》是一个汉字词汇,意思是由于恐惧或紧张而感到胆寒和颤栗的状态。它由两个部首组成:「⺼」(肉部)和「心」(心部)。它的筆畫数目为14筆。
《胆慄》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繁体字中,「胆」的写法为「膽」,而「慄」保持不变。
在古代,「胆」的写法有时会有一些变体,例如「耽」和「聃」。而「慄」的古代写法则包括「栗」和「慮」。这些写法在现代汉字中已经不再使用,但在古籍和文化遗产中仍然可以见到。
1. 他听到那恐怖的声音后,整个人胆慄起来。
2. 表演者走在高空的钢丝上,观众看得胆慄。
3.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令人胆慄的鬼故事。
组词:
- 胆怯:形容害怕、畏缩的情绪。
- 慄然:形容因恐惧而颤抖的样子。
- 惊恐:形容受到突发事件或惊吓而感到害怕和恐惧。
近义词:
- 惊悸:形容因受到惊吓或恐惧而心跳加快。
- 恐惧:形容害怕、畏惧的情绪。
- 寒栗:形容由于寒冷、恐惧或兴奋而感到身体发抖。
反义词:
- 安祥:形容心境平和、安宁的状态。
- 平静:形容没有波动、平稳的情绪或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