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语·晋语三》:“公子 重耳 其入乎,其魄兆於民矣。” 韦昭 注:“魄,形也。兆,见也。”后因以“魄兆”指征兆、先兆。《三国志·蜀志·马良传》:“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 唐 白居易 《祭微之文》:“词意若此,得非魄兆先知之乎?”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夫年劳可质验,而怀材不可豫知其魄兆,独在言词捷给而已。”
“魄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征兆、先兆,常用于描述预示未来事件或趋势的隐晦迹象。以下是详细解析:
如需更全面的文献例证,可参考《国语》《三国志》等古籍,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词典。
魄兆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含有深刻的意义。下面将详细介绍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语。
魄兆指的是某种预示或征兆,通常是一种神秘的暗示或警示。它常常与超自然现象或不寻常的事件联系在一起,被认为有一定的预示性和警示性。
魄(部首:鬼,笔画:十)兆(部首:示,笔画:十三)
魄兆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传说和文化。在古代,人们相信世界有神灵和魂魄,而这些神灵和魂魄往往通过种种兆象来向人们传达信息。
魄兆的繁体字为「魄兆」,与简体字相同。
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和现代有所不同,魄兆的古代汉字写法为「魄兆」。
1. 他们认为那场意外是家庭不幸的魄兆。
2. 这些怪异的声音可能是灾难的魄兆。
3. 传说中,动物的行为常常被人们视为天灾的魄兆。
1. 兆头(预示或征兆)
2. 神兆(上天的预示或警示)
3. 前兆(发生前预示着未来事物的现象)
暗示、征兆、预兆、迹象
不是魄兆的情况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