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听。含恭敬意。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讲读仪注》:“命听讲百姓俱入至阶下两边,站立肃听,不得拥挤喧哗。”
"肃听"是由"肃"与"听"构成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指恭敬庄重地聆听。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礼记》,在"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的礼仪要求中,强调倾听时应保持仪态端庄。从构词法分析,"肃"作形容词时表示严正恭敬,《说文解字》释为"持事振敬也";"听"的本义为用耳感知声音,《古代汉语词典》指出其引申义包含接受教诲。
该词的语义演变呈现三个维度:①物理层面的专注倾听,如《资治通鉴》载"肃听诏命";②心理层面的虔诚接受,常见于宗教典籍中信徒聆听教义;③礼仪层面的规范动作,明清官方文书中特指臣子聆听圣谕的标准姿势。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正式场合,如学术报告开场白"请诸位肃听"、追悼会司仪宣告"请全体肃听悼词"等庄重语境。
与近义词"恭听"相比,"肃听"更强调集体性仪态规范,而"静听"侧重个体注意力集中。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释义,二者不可完全等同替换,如"肃立静听"的搭配中,"肃"修饰站立姿态,"静"限定聆听状态。
“肃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肃听(拼音:sù tīng)意为静听,且带有恭敬的态度。它强调在聆听时保持庄重、专注的姿态,常见于古典文献或正式场合。
该词最早见于清代黄六鸿的《福惠全书·教养·讲读仪注》:
“命听讲百姓俱入至阶下两边,站立肃听,不得拥挤喧哗。”
此处描述百姓恭敬聆听讲学的场景,体现“肃听”的庄重性。
“肃听”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古典文献或特定礼仪场合。其核心在于通过动作的庄重性表达对说话者的尊重,而非单纯指物理上的“听”。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福惠全书》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
参毕骖騑伧俗冲激冲梯筹箸犯言分事分文戈铓沟陌顾化规劝横眉瞪眼驩虞积爱蒋蒋绛帻借商浸淬近觑禁瘮金水絶国局境遽委恳至揆抚乐而忘忧蠡口里舍緑林强盗瞑眴目断魂销木事攀挛平水年剖悉浅伪前注清灰冷火桡色仁圣人心叵测糅合僧斋审官射杀史稿时聘适体守定手号水工睢阳曲贪怯替补外罗院瞎神捣鬼谢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