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畏缩而不敢出头。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第一是使 中国 的著作界热闹,活泼;第二是使不是东西之流缩头;第三是使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在相形之下,立刻显出不死不活相。”
(2).以竹之根节部分为端所作之苔,旧时用为刑具。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用刑》:“于是板用短厚,打用缩头聚击一处,血瘀成疔,批割不愈。”
“缩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畏缩不敢出头
指因胆怯、畏惧而不敢主动承担责任或面对问题。例如:“遇到困难就缩头的人难成大事。”
现代常见用法:常与“乌龟”组合为“缩头乌龟”,比喻懦弱逃避的人(如例句“一见到外人却又似缩头乌龟”)。
古代刑具
指用竹根节制成的笞刑工具,用于旧时刑罚(、、均提及)。例如清代文献记载:“板用短厚,打用缩头聚击一处”。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代刑具细节,可参考《福惠全书·刑名·用刑》等古籍(、)。
缩头(suō tóu)是一个汉字词语,根据拼音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缶(fǒu)和龙(lóng)。根据笔画计算,缩头总共有10个笔画。
这个词来源于民间说法,最早与鸵鸟有关。鸵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鸟类,它的身体高大而笨重,脑袋也相对较小。人们观察到它们在遇到危险时常常会缩头躲避,因此将躲避危险、害怕面对困难的行为比喻为“缩头”。
在繁体字中,缩头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根据古代汉字书写规范,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中,缩头的字形和简体字也有一些区别。在石刻、金文等古代文献中,缩头的形状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结构保持一致,仍然通过缶和龙两个部首组成。
以下是一个关于“缩头”的例句:
他遇到困难时总是缩头不敢面对。
一些与“缩头”相关的组词包括:缩头乌龟、缩头乌龟、缩头乌龟。这些词都以“缩头”为核心,描述了一种躲避问题、不敢直面困难的态度。
与“缩头”意思类似的近义词包括:畏缩、胆怯、退缩。这些词都描述了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或挑战时表现出的害怕或不敢行动的心理状态。
与“缩头”意思相反的反义词可能是:勇敢、坚定、果断。这些词描述了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表现出的勇敢直面、坚决行动的品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