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能高举远飞的鸟。比喻俊杰。 元 李孝光 《水调歌头》词:“高云上鹏鶚,大路展驊騮。” 明 何大复 《赠葛时彦》诗:“驊騮万里路,鹏鶚九秋天。”
“鹏鹗”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两种大型猛禽“鹏”和“鹗”组合而成,常被赋予深刻的象征意义。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鹏
指传说中的巨鸟“大鹏”,源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象征志向远大、气魄恢宏。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第12卷,页987。
文化引申:如李白《上李邕》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喻指超凡脱俗的抱负。
鹗
即鱼鹰,古籍中多称其“目光锐利,性勇猛”。《汉书·邹阳传》载:“鹗鸟累百,不如一鹗”,强调其卓然不群。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页456。
象征意义:常比喻刚正不阿或才能出众之人,如《后汉书》称谏臣为“鹗立”。
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页2031。
在诗文中,“鹏鹗”多用于:
来源:《全唐诗》《全宋词》典故用例分析,上海古籍出版社。
《汉语大词典》释“鹏鹗”为:
“鹏与鹗。比喻杰出的人才。”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12卷,页1126。
当代语境中,“鹏鹗”一词使用较少,多见于古典文学研究或成语引用(如“鹏程鹗荐”)。其核心价值仍在于承载中华文化中对“才志双全”的理想人格推崇。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页1015。
注:以上引用来源均为权威出版物,具体文献链接可参考:
“鹏鹗”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构成
引申含义 组合后泛指高飞远举的猛禽,比喻才能卓越、志向高远之人。元代李孝光《水调歌头》用“高云上鹏鶚”暗喻贤才施展抱负,明代何大复则以“鹏鶚九秋天”形容俊杰的凌云之志。
文学应用 该词多见于诗词骈文,通过两种猛禽的意象叠加,强化对杰出人物的赞美,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
注:因现存文献记载有限,此释义主要基于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用例分析。若需更权威的语源考证,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等专业辞书。
昂首天外媕浅百卉千葩白毛陂海别籍不姜厂商超逸吹沙搓球带眼登云履迪哲風舉雲摇歌人沟沿儿诡间诡讬跪行故客顾瞩鸿古鸿声华贵化期俭省佶聱节人杰秀精絜静一近耗金鸦觜濬川据依肯尼亚控连连行理督躐阶漓漓笼葱鸬鹚杓门栏凭空臆造迁隶啓罗迈当人曹溶溶泄泄三仁慴惴施关食古不化试酒说东忘西蒐慝特至天高地厚巍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