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秋令时节。 晋 张协 《七命》:“若乃白商素节,月既授衣。”《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秋曰白藏……节曰素节、商节。” 宋 欧阳修 《水谷夜行寄苏子美》诗:“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 明 何景明 《杂诗》之一:“西陆移脩晷,素节多寒阴。”
(2).特指中秋、重阳等秋季佳节。 唐 王绩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诗:“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宋 辛弃疾 《满江红·中秋》词:“况素节扬辉,长是十分清彻。”
(3).清白的操守。 唐 乔知之 《羸骏篇》:“丹心素节本无求,长鸣向君君不留。” 清 赵翼 《石刻诸葛忠武侯像歌》:“八百株桑传素节,二千尺柏颯英姿。” 清 周亮工 《同兰江赵丙三往返北道归渡滹沱》诗:“遐心仪剑道,素节托云根。”
(4).指竹。 唐 杜甫 《课伐木》诗之二:“苍皮成委积,素节相照烛。” 仇兆鳌 注:“苍皮指木,素节指竹。”
“素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秋令时节
指秋季或与秋天相关的时节。例如晋代张协《七命》中“白商素节,月既授衣”,宋代欧阳修诗句“素节今已届”均以“素节”代指秋季。
特指中秋、重阳等秋季节日
唐代王绩《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用“素节”指重阳,宋代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则形容中秋的“素节扬辉”,说明其常用于秋季佳节。
清白的操守
比喻人坚守高尚品德,不受外界诱惑。如唐代乔知之诗“丹心素节本无求”,清代赵翼诗句“八百株桑传素节”,均赞颂廉洁正直的品格。
指代竹子
因竹子的素雅形态与气节,杜甫《课伐木》中“素节相照烛”以“素节”喻竹,仇兆鳌注解亦明确此意。
如需更深入的例句或典故解析,可参考相关古籍或权威词典来源。
素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它的意思是指在平日里养成的良好品德和习惯,特别是指节俭、谦虚、诚实、恭敬等方面的德行。
素节的拆分部首是⺡(糸)和舌(舌)。
它总共有13画。
素节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海骥》这篇文章中。此外,素节在古代文献中也多有出现,它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道德观念。
素节在繁体中写作「素節」。
在古代汉字中,素节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例如,素节也可以写作「素潔」,意思仍然相同。
1. 他一直保持着素节,从不浪费。',
2. 素节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
素质、节日、诚实、谦虚
廉洁、规矩
浪费、不德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