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卦象名。《易·巽》:“《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孔颖达 疏:“随风《巽》者,两风相随,故曰‘随风’。风既相随,物无不顺。” 高亨 注:“本卦是两《巽》相重,《巽》为风,然则本卦卦象是风与风相随而吹也。按《象传》又以风比君上之教命,随风乃比教命重申。”
(2).任凭风吹而不由自主。《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 郭璞 注:“皆鸟任风波自纵漂貌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自志》:“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
(3).比喻随俗从众。《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虽雅知 惲 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吕向 注:“言 会宗 犹復随口如风之靡草,亦何求称善之誉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自非不待 文王 之豪杰,有不随风草偃哉!风之既成,贤君相三纪挽之不足;风之将变,一狂士败之有餘。”
“随风”一词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综合古典文献和现代用法可详细解释如下:
卦象名
源自《易经·巽卦》的象辞:“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这里“随风”指两股风相随,象征顺应自然规律或教化命令的传递。
任凭风吹而不由自主
出自《列子·黄帝》中“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形容人或物被风力驱使,失去自主性。例如:“草原上的笛声随风飘荡”。
比喻随俗从众
引申为顺应社会风气或跟随他人行事,如蒲松龄《聊斋志异·自志》中以“随风”暗喻世俗的妥协。
古典用例
司马相如《上林赋》用“随风澹淡”描绘自然景物的悠然状态;《聊斋志异》则以“随风”表达对世事的感慨。
现代引申
在网络语境中,常被赋予自由、洒脱的意象,如“随风逝去”表达释怀或追忆。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权威词典及网络释义,完整信息可参考来源网页。
随风,是一个常见的成语,表示像随着风的方向而移动或改变。
部首和笔画:随风的部首是隹(鸟),总共8个笔画。
来源:随风最早出现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语。
繁体:隨風。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随风的字体变通较大,常见的有“隋”、“遂”等字。
例句:他的声音随风飘散,无法听清楚。
组词:随风而动、随风飘舞、随风而逝。
近义词:顺风。
反义词:逆风。
抱拙拔亲北江鞭打飙御逋亩成市诞肆点笔雕阑玉砌独峯牛法隆寺非意改错干瘠贡事坏腹湖北慧命灰末较尉景行击毬俊语叩源推委括辣累洽凉丝丝利空隆思陆营满期藐然谋惟蓬葆鐅盘评骘清除青州曲齐人燃脐弱肉强食三帛三归三下两下赏賷沈断食蓼虫施写熟脚诵数宿道殄毙条叶玮奇伪笋乌布帐五品孙详谛象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