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归的意思、三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归的解释

[Sangui terrace] 台观名。相传是管仲为自己修筑的

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外国之君。——《史记·货殖列传序》

详细解释

(1).娶三姓女子。《论语·八佾》:“ 管氏 有三归。”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三归,娶三姓女也。妇人谓嫁曰归。”《汉书·地理志下》:“﹝ 管仲 ﹞身在陪臣而取三归。” 颜师古 注:“三归,三姓之女。” 宋 苏轼 《东坡志林·七德八戒》:“ 管仲 之相 桓公 也……使家有三归之病,而国有六嬖之祸,故 桓公 不王,而 孔子 小之。”按,关于“三归”的解释尚有数说:(1)三处家庭。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所谓三归者,即从 管仲 言,谓 管仲 自朝而归,其家有三处也。”(2)地名。指 管仲 之采邑。《晏子春秋·内杂下二八》:“昔先君 桓公 ,有 管仲 恤劳 齐国 ,身老,赏之以 三归 ,泽及子孙。” 章炳麟 《封建考》:“ 管仲 让不忘上,而家有 三归 反坫。案《春秋》书‘城 小穀 ’,文不係 齐 ,则 管氏 亦比关内侯也。”(3)台名。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管仲 故筑 三归 之臺,以自伤於民。”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论语》:“《説苑》:‘ 管仲 筑 三归 之臺,以自伤於民。’﹝ 朱熹 ﹞《集註》取之。”(4)指按常例缴纳给公家的市租。 清 郭嵩焘 《释三归》:“此盖《管子》九府轻重之法,当就《管子》书求之。《山至数》篇曰:‘则6*民之三有归於上矣。’三归之名,实本於此。是所谓三归者,市租之常例之归之公者也。”

(2).亦作“ 三皈 ”。佛教语。指皈依佛、法、僧三宝。即以佛为师,以法为药,以僧为友。 晋 法显 《佛国记》:“ 弥勒 出世,初转6*6*轮时,先度 释迦 遗法弟子、出家人及受三归五戒斋法供养三宝者。”《魏书·释老志》:“其始修心,则依佛、法、僧,谓之三归,若君子之三畏也。” 唐 高宗 《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诗:“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明 高濂 《玉簪记·投庵》:“但愿你受着五戒三皈,説甚么琛縭金翠。”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三归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三归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随语境与历史演变而不同,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1. 佛教术语:三归依

指佛教徒皈依佛、法、僧三宝的仪式与信仰核心。《佛学大辞典》记载,“三归”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象征信徒对佛教教义与修行体系的全面接纳。此义项常见于宗教典籍,如《魏书·释老志》提及:“其始修心,则归依佛、法、僧,谓之三归。”

2. 古代制度:赋税三分法

在先秦文献中,“三归”指代将国家财政收入分为三份的治理方式。《汉语大词典》引《论语·八佾》中“管氏有三归”为例,注疏称“三归”为“市租之常例归公者”,即官府将市税收入按比例分配至国君、国库及地方。程树德在《论语集释》中进一步考证,认为此制度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经济管理思想。

应用与文化影响

以上释义综合了语言学、宗教史及古代制度研究的权威观点,核心来源包括《佛学大辞典》《汉语大词典》及程树德、俞正燮等学者的考据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三归”一词的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包括以下两类解释:

一、历史典故中的“三归”(与管仲相关)

最早出自《论语·八佾》,孔子评价管仲“器小”,并提到“管氏有三归”。历代学者对此有多种解读:

  1. 娶三姓女子
    何晏《论语集解》引包咸注:“三归,娶三姓女也。”认为管仲僭越礼制,娶了不同宗族的女子(古代贵族本应“一姓娶三女”,而非三姓)。
  2. 采邑或家产
    《晏子春秋》记载齐桓公赏赐管仲“三归”,俞樾等学者解释为三处封地或府邸(即“自朝而归,家有三处”)。
  3. 台观名
    汉代刘向《说苑》提到管仲修筑“三归之台”,可能是彰显地位的建筑。
  4. 市租收入
    清代郭嵩焘认为指齐国市租的税收归于管仲,反映其财富积累。

二、佛教术语中的“三归”

又称“三皈依”,即皈依佛、法、僧三宝,是佛教徒的基本信仰仪式。


补充说明:
历史类解释尚无定论,需结合具体文献语境分析。例如《韩非子》将“三归”视为管仲掌权后索取的财富象征,而《史记》则强调其“富于列国”的争议性。建议参考《论语》《管子》等原文及权威注疏进一步探究。

别人正在浏览...

闇书半点避席欃檀超员尘杂穿胷出丑扬疾楚翼丹阳稻麻點唇吊拷绷扒丁外艰都仓独行独断迩遐发函風緊抚和河海不择细流鸿历环写回颜驾祸洁慎菁翠京语镜子金壶金母金丝草金椀课覈腊酝雷板懵憕妙手丹青濔迆拿老贫悭鹊锦榕径丧帻僧窗审处沈退事畜史谈孀节苏俄梭杼溏泄头叶颓滥未遽央五丈旗仙蝶霄光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