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颁历 ”。
亦作“ 颁歷 ”。颁布下年新历。 宋 陆游 《谢赐历日表》:“适当颁历之辰,治象一新,欢声四溢。” 宋 陆游 《斋中杂兴》诗之七:“去国己酉冬,忽见十颁歷。”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卖宪书》:“十月颁历以后,大小书肆出售宪书,衢巷之间亦有负箱唱卖者。”
“颁历”是汉语中的历史专有名词,指古代帝王向天下颁布历法的仪式,具有权威性和时间规范意义。该词由“颁”(分发、宣告)和“历”(历法)组合而成,最早可追溯至《周礼》中“颁告朔于邦国”的记载,体现了统治者对天文历法的掌控权。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颁历”特指朝廷每年冬季将新历书颁发至各级官府及百姓,这一制度自汉代延续至清代,如《宋史·礼志》记载“每岁颁历,设仪于文德殿”。其仪式包含祭天、授历等环节,象征帝王“承天授时”的合法性。
在文化层面,颁历行为被赋予政治意涵,例如唐代诗人王建《宫词》中“敕赐宫人澡浴回,遥看美女院门开。遇著颁历通夜饮,归来金帛散千堆”,侧面反映了颁历庆典的隆重。现代研究中,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亦将颁历制度视为中国古代天文与政权结合的典型案例。
(注:因搜索结果未提供具体网页链接,本文引用来源为《汉语大词典》《宋史》《周礼》及李约瑟著作等公开权威文献。)
“颁历”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颁布下年新历,即官方在年末或年初向民间颁布新一年的历书。这一行为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象征着皇权的正统性,并指导农事、节庆等日常活动。例如宋代陆游在《谢赐历日表》中写道:“适当颁历之辰,治象一新,欢声四溢”,描述了颁历仪式的隆重场景。
部分文献(如、3)提到“颁历”可引申为颁布法令或命令,强调权威机构发布重要政策的权威性。但这一用法在古籍中较为少见,更多是字面组合的延伸解释。
“颁历”的核心含义是颁布历法,而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代陆游、清代富察敦崇等文献原文。
薄壮杯蛇不得已材茂行洁逞剑赤绳绾足村聚琱瑚丁银端志笃厚顿军粉白黛緑官炉钱关醼黑心眼子横针竖线侯家滑菜黄金花黄钟调回船转舵绛帕简力僥灵校准家粟机捕官隽妙魁望拦网老行尊流溢垄岗沙龙头拐杖楼阁台榭庙室耐酸闹社盘头辟然钤别前溲人方日圆桑户散衙扫脸沈微事柄世业爽神説喈索赖添给五权五宿响糖狮子崄夷谿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