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弓。《史记·孝武本纪》:“路弓乘矢,集获坛下,报祠大饗。”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路,大也。”
路弓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帝王或诸侯所用的大型强弓,常与“乘矢”(配套的箭)并称,象征威仪与武力。以下从词义、语源及使用背景三方面详细解析:
字面构成
“路”在此处通“辂”,指天子或诸侯乘坐的大型车驾(如“玉路”“金路”);“弓”即射箭武器。合称“路弓”特指配属于帝王车驾的礼仪性长弓,形制大于常弓,彰显身份尊贵。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0卷第128页。
引申象征
在古代文献中,“路弓”常代表王权或军事威慑力。例如《左传·定公四年》以“路弓百”形容楚王赏赐的厚礼,凸显其政治象征意义。
来源: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8年修订版,第1536页。
“路弓”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采菽》郑玄笺注:
“路弓,王者之弓。”
此注明确其专属性,后经史籍沿用形成固定搭配。汉代《白虎通义·考黜》进一步阐释:
“诸侯赐弓矢者,得专征伐……路弓乘矢,以象武功。”
说明其与礼制、征伐权的关联。
来源:陈立《白虎通疏证》,中华书局,1994年,卷七第321页。
礼仪场景
周代“五路车”制度中,不同等级车驾配不同弓矢。天子“玉路”配“路弓”,用于祭祀、巡狩等重大典礼,属礼器范畴。
来源: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卷五十二。
赏赐功能
帝王以“路弓”赏赐诸侯,象征授予军事自主权。如《史记·孔子世家》载周天子赐齐侯“路弓矢”,即委以征伐之责。
来源: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卷四十七。
现代汉语中“路弓”已非常用词,多见于研究先秦礼制、军事史的文献。需注意勿与“道路”“弓箭”等普通词义混淆,其核心始终指向礼制化的君王用弓。
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第812页。
“路弓”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及来源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词义
“路弓”指大弓,其中“路”在此处作“大”解。该词最早见于《史记·孝武本纪》的记载:“路弓乘矢,集获坛下,报祠大饗。” 裴駰在《史记集解》中引韦昭的注释:“路,大也”,进一步明确了词义。
文献出处与注释
该词主要出现在历史典籍中,如《史记》记载汉武帝祭祀时使用“路弓”作为礼仪用具,侧面反映其象征意义可能与古代祭祀或军事活动相关。
现代使用情况
“路弓”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仅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历史语境。网络释义多基于传统词典内容,未扩展新含义。
总结来看,“路弓”是古代对大型弓具的特定称谓,需结合历史文献理解其具体使用场景。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史记》原文及汉代礼制相关研究。
焙火奔遯财制参表草签蟾背巢窠朝章国故抽征传掌打官防倒字大秦君典文独酲堕坠藩扞方司格幡繖发踪粉郎伏猎赶情豪情逸致幻身贱发监考见钱解剑捷足荆门进境觔力客魂克令敛翠量杯镂心密当孽牙耆臣奇崛庆典青令欺弄瞿上山儿赏世受性橦末湍鸣推迹亡散危毙为此僞意遐界襳襹徙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