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竦恧的意思、竦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竦恧的解释

恐惧惭愧。 唐 陆贽 《奉天论拟与翰林学士改转状》:“承命竦恧,顾惭非宜,进退徬徨,不知所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竦恧(sǒng nǜ)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为“因敬畏而惭愧”,指人在面对尊长、权威或崇高事物时,因自觉不足而产生的谦卑羞惭心理。该词由“竦”与“恧”二字复合构成:

  1. 竦:本义为肃敬、恭敬,《说文解字》释作“敬也”,引申为敬畏、振作之意;
  2. 恧:表示惭愧,《说文》注“恧,惭也”,多用于描述内心因过失或不足产生的羞赧感。

文献用例可见于《汉书·叙传下》:“陵不引决,忝世灭姓。苏武信节,不诎王命。宣赐黄金,奉以竦恧。”此处班固以“竦恧”形容苏武面对君王封赏时,因自感功绩不足而谦逊不安的情态,体现了汉代士人对道德操守的自我检视。

权威性支撑方面,该词释义参考了《汉语大词典》(1997年缩印本)第1195页的词条解析,并辅以《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关于复合词构词法的理论框架。

网络扩展解释

“竦恧”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古汉语词汇,由“竦”和“恧”两字组成:

  1. 竦(sǒng)
    本义为恭敬、肃立,如《汉书·礼乐志》中“竦然肃然”。引申可表“恐惧”或“惊动”,如“竦惧”“毛骨悚然”中的“悚”即通“竦”。

  2. 恧(nǜ)
    指惭愧、羞愧,如《小尔雅》注“心愧为恧”,常见于“惭恧”“愧恧”等词。

组合义
“竦恧”可理解为因敬畏或恐惧而产生的羞愧感,多用于形容人在威严、压力或道德约束下的复杂心理状态。例如,在古典文献中可能描述臣子面对君主时的敬畏与自省,或个体因过失而同时感到惶恐与惭愧。

由于该词极少见于现代汉语,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进一步分析。若您有具体出处或语境,可提供以便更精准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暗记勃卢布币掺杂乘门城阻宠利黨魁盗怨主人大刑登泰山记邓廷桢底老定旋律敦颜笃正泛涨反掌讽刺抚字公第宫服苟美蚝壳窗横贷河塘红肿吼疾花骨头宦情恢扩蹇鄂讲摩蒋山江鱼精勇筋力溃癕明光烁亮内原排科气冲斗牛乞留兀良侵削热洛何山叫子深交失盗实学疏渐説起曹操,曹操就到松江鲈贪鄙武爵武任诬謡详密笑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