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easeless]∶没有休止;不止
诛求无已
(2) [have to]∶不得已
(1).不倦,不怠。《诗·魏风·陟岵》:“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郑玄 笺:“无已,无懈倦。”
(2).无止境;无了时。《战国策·韩策一》:“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贾祸者也。” 唐 李郢 《茶山贡焙歌》:“使君爱客情无已,客在金臺价无比。”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司讞者苛责无已,不亦寃乎!” 毛6*泽6*东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
(3).不得已。《孟子·梁惠王下》:“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 宋 岳珂 《桯史·选人戏语》:“无已,质诸夫子。”《西游记》第六6*四回:“ 三藏 无已,只得笑吟一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申氏》:“妻曰:‘无已,子其盗乎?’”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无已汉语 快速查询。
“无已”是一个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主要出现在书面语或引用古语时。其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没有止境;没有穷尽:
不得已:
不停止;继续:
“无已”的核心意义在于表达“没有终止、没有尽头”的状态。根据具体语境,它可以侧重描述永无止境的程度,也可以表达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或者强调行为状态的持续不断。
来源说明: “无已”的释义主要依据权威汉语辞书,如《汉语大词典》(由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辞源》(商务印书馆出版)等。这些辞书对文言词汇的释义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由于这些资源通常以纸质书籍或需授权的专业数据库形式存在,无法提供直接的在线链接。读者可查阅上述权威工具书获取更详尽的解释和例证。
“无已”是一个多义文言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不倦、不懈怠
源于《诗经·魏风·陟岵》:“夙夜无已”,郑玄注“无懈倦”。多用于描述勤勉或坚持的状态,如“行役无已”指劳作不停止。
无止境、无尽头
常见于形容需求或欲望的无限性。例如《战国策》中“以有尽之地,逆无已之求”,指用有限的土地应对无止境的索求。成语“诛求无已”也体现此意,表达苛责无度。
不得已、无奈之举
表示被迫采取行动。如《孟子·梁惠王下》提到“无已,则有一焉”,即“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有一个办法”。类似用法在《西游记》等古籍中也有出现。
例句补充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例证或近义词辨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文言解析资料。
按协本戏财力搽旦常律车牀扯掳尘末出往慈慧弹坑倒箸得出冬霰肺附怫异富可敌国功率宫月规表还神含味函犀弘烈哗辨淴泱甲勅瞷隙脚底徼伺胶牙椒锳家喻户晓碣馆寄生草具报举场具体化亏心短行率厉漫反射莽草内力作用譬似闲剖腹藏珠乾尸清弦雀跃群议戎幕讪筋石箧寿画司箴肃唱陶炼文布乡选小腹喜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