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隐瞒缺点或错误。疾,毛病,缺点。《穀梁传·成公九年》:“ 晋 欒书 帅师伐 郑 ,不言战,以 郑伯 也……为亲者讳疾。” 范宁 注:“ 郑 兄弟之国,故谓之亲,君臣交兵,病莫大焉,故为之讳。”
“讳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隐瞒缺点或错误。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词最早见于《穀梁传·成公九年》,原文提到“为亲者讳疾”,指为亲近的人避讳缺点。范宁注中进一步解释,因郑国是兄弟之国,故需隐晦其“君臣交兵”的过失。
- 企业若对管理漏洞“讳疾”,终将酿成大患。
- 心理问题不可讳疾,需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讳疾忌医”是更广为人知的衍生成语,完整释义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用法或例句,可参考来源网页。
《讳疾》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的是隐藏或隐瞒弊病或缺陷。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人们在说话或行动中不愿意承认或公开某些问题或困难。
《讳疾》这个词的部首是言,表示与言语相关。它由14个笔画组成。
《讳疾》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准书》中,记载了秦始皇在法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后,这个词被用于描述隐藏问题或弊病。
《讳疾》的繁体字为「諱疾」。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讳」字的上部分常常是「言」字,下部分是「己」字,表示对自己的弊病或缺陷进行隐瞒;「疾」字的上部分是「病」字,下部分是「犬」字,表示疾病的隐瞒。
1. 他一直讳疾不言,对于自己的错误从不承认。
2. 这个政府讳疾不言,拒绝公开他们的财务状况。
1. 讳疾不省:指对自身的弊病或错误缺乏认识和省察。
2. 疾言厉色:形容说话直截了当,态度严厉。
3. 讳言:指对真相或某个问题的隐瞒。
1. 闪烁其词:指在言语中含糊其辞,不直接回答。
2. 隐瞒:指故意隐藏或掩盖某个事实或真相。
揭露:指公开或暴露某个事实或真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