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四裔的意思、四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四裔的解释

(1).指 幽州 、 崇山 、 三危 、 羽山 四个边远地区。因在四方边裔,故称。语出《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州 ,放 驩兜 于 崇山 ,窜 三苗 于 三危 ,殛 鯀 于 羽山 。”按, 孔 传, 幽州 ,北裔; 崇山 ,南裔; 三危 ,西裔; 羽山 ,东裔。《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 、 穷奇 、 檮杌 、 饕餮 ,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2).指四方边远之地。 汉 班固 《西都赋》:“原野萧条,目极四裔。”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白瓷》:“若夫 中华 四裔,驰名猎取者,皆 饶郡 浮梁 、 景德镇 之产也。”

(3).指四方边远地带的人。《明史·文苑传二·罗玘》:“然天下及四裔皆仰望之,一旦指名暴其恶,啟远人慢朝廷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四裔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语,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一、基础释义

指四方边远之地,即中原王朝统治范围之外的东、南、西、北四方边疆区域。

例:《左传·文公十八年》载“投诸四裔”,即流放至荒远边地 。


二、历史语义演变

  1. 地理范畴

    先秦至汉代多指华夏文明圈之外的蛮夷聚居区,如《史记》称匈奴居“北裔”,百越居“南裔” 。

  2. 文化隐喻

    引申为文明未及的化外之境,含地理与文化双重边缘性,如《后汉书》以“四裔”代指未开化族群。


三、与“四夷”的文化关联

“四裔”常与“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互文,但侧重差异:


四、现代使用场景

当代语境中多见于:

  1. 历史地理研究:指代古代边疆行政区划(如唐代安东、安南等都护府所辖四裔之地)
  2. 文学修辞:象征遥远未知的领域(如“声教播于四裔”)

综上

“四裔”承载着中国古代“华夷之辨”的空间叙事,既是地理疆界概念,亦为文化身份符号。其权威释义可进一步参证《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著)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四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词义

  1. 四个边远地区

    • 指上古时期位于四方边陲的四个地域:幽州(北裔)、崇山(南裔)、三危(西裔)、羽山(东裔)。
    • 典故出自《尚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后被引申为流放罪人的偏远之地。
  2. 泛指四方边远之地

    • 例如汉代班固《西都赋》中“目极四裔”,意为视野延伸至四方边远地区。
  3. 指边远地带的人群

    • 用于描述中原之外的族群或文化边缘群体,如《左传》记载将“四凶族”流放至四裔以御螭魅。

二、延伸解析


三、发音与构词


参考资料

如需进一步查阅,可参考《尚书》《左传》等古籍,或权威词典如《汉典》、《辞海》。

别人正在浏览...

爱惠白茅人豹脂背匙北庭北学边几岑壑车把穿通初吉楚咻疵疠大拱大公至正雕坠泛爱饭齐公断光济孤鬼黄花苜蓿艰屯阶厉齑面禁押菊月课订客旌苛娆块垒烂游恋恨骊连乱心慢行蛮陬毛脚女婿昧视名篇牛头旃檀浓墨重彩攀傅僻经披缁前仰后合乔做窃脂齐割清省盛传圣先使愚使过水沉所已滩涂抟空捕影文婪武嬉沃地无任之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