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收赋税。订,赋税。《陈书·宣帝纪》:“州郡县长明加甄别,良田废村,随便安处。若輒有课订,即以扰民论。”
“课订”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具体分析:
古汉语中的赋税含义
根据《陈书·宣帝纪》记载,“课订”指征收赋税,“订”在此处意为赋税。例如原文提到:“若輒有课订,即以扰民论”,强调地方官员不得随意征税扰民。这一用法在历史文献中较为明确,属于古代行政术语。
现代可能的引申义(需谨慎考据)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其解释为“课程安排已确定”,但此释义缺乏权威文献支撑,可能是将“课”理解为“课程”、“订”理解为“确定”的现代组合,尚未被广泛认可。建议优先参考古籍用法。
“课订”的规范解释应为古代征收赋税,而现代语境中的课程相关释义需结合具体文本谨慎判断。若涉及学术研究,建议直接引用《陈书》等原始文献佐证。
《课订》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其中,《课》是名词,意思是教学内容或学习任务;《订》是动词,意思是确定、订立。因此,《课订》可以理解为规定或确定课程内容或学习任务。
《课订》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讠》和《讠》。其中,《讠》是独立部首,表示语言、言论;《讠》是独立部首,表示言语、话语。
《课订》总共由14个笔画组成。其中,《课》由7个笔画组成,《订》由7个笔画组成。
《课订》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这个词在繁体中仍然保留,没有变化。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存在一些不同。例如,《课订》在古时候的写法是:
诲定(课的古字形)
1. 老师已经进行了《课订》,学生们需要按时完成作业。
2. 学校定期进行《课订》,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1. 课程:指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规定的学习任务和内容。
2. 订书:指购买或订购图书。
3. 订阅:指定期定量地购买或接收报刊、杂志等。
近义词:安排、规定
反义词:计划、取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