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课订的意思、课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课订的解释

征收赋税。订,赋税。《陈书·宣帝纪》:“州郡县长明加甄别,良田废村,随便安处。若輒有课订,即以扰民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课订”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单字本义及历史用法解析。“课”本义指考核、征收,如《说文解字》释为“试也”,后引申为教学单位或赋税;“订”则指评议、校核,如《广雅》注“平议也”,后衍生出约定之义。二者组合后,“课订”在古籍中多指对赋税、规章的核定,例如明代《万历会计录》记载“课订钱粮,务求均平”,指核查并确定税收额度(参考《汉语大词典》词条)。

现代汉语中,“课订”一词使用较少,仅在部分学术文献中保留“研究商讨”的引申义,例如《近代经济史研究》中提及“课订中外贸易条例”,意为审议制定规则。该词未被《现代汉语词典》及《新华字典》收录,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语义范畴(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课订”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具体分析:

  1. 古汉语中的赋税含义
    根据《陈书·宣帝纪》记载,“课订”指征收赋税,“订”在此处意为赋税。例如原文提到:“若輒有课订,即以扰民论”,强调地方官员不得随意征税扰民。这一用法在历史文献中较为明确,属于古代行政术语。

  2. 现代可能的引申义(需谨慎考据)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其解释为“课程安排已确定”,但此释义缺乏权威文献支撑,可能是将“课”理解为“课程”、“订”理解为“确定”的现代组合,尚未被广泛认可。建议优先参考古籍用法。



“课订”的规范解释应为古代征收赋税,而现代语境中的课程相关释义需结合具体文本谨慎判断。若涉及学术研究,建议直接引用《陈书》等原始文献佐证。

别人正在浏览...

八表百岁褊衫碧螺春不糂槽枋唱吼串联处石出子大洪山点中嵽嵲低心下意第一国际发揭風胡轆焚研腐乳该总干馏躬化挂履关木涵淡阖界化生会面糊名叫嚣截流阶庑积极罽幙鸠类集族九品考斥乐此不倦乐地利末六术礼衣緑乳满望闷郁妙匹摸哨佩黻喷嘴儿批改情虑齐辔上樽酒束马四虎嵩室竦首外秀巍峨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