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裔的意思、四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裔的解釋

(1).指 幽州 、 崇山 、 三危 、 羽山 四個邊遠地區。因在四方邊裔,故稱。語出《書·舜典》:“流 共工 于 幽州 ,放 驩兜 于 崇山 ,竄 三苗 于 三危 ,殛 鯀 于 羽山 。”按, 孔 傳, 幽州 ,北裔; 崇山 ,南裔; 三危 ,西裔; 羽山 ,東裔。《左傳·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堯 ,賓于四門,流四兇族, 渾敦 、 窮奇 、 檮杌 、 饕餮 ,投諸四裔,以禦螭魅。”

(2).指四方邊遠之地。 漢 班固 《西都賦》:“原野蕭條,目極四裔。”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白瓷》:“若夫 中華 四裔,馳名獵取者,皆 饒郡 浮梁 、 景德鎮 之産也。”

(3).指四方邊遠地帶的人。《明史·文苑傳二·羅玘》:“然天下及四裔皆仰望之,一旦指名暴其惡,啟遠人慢朝廷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四裔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一、基礎釋義

指四方邊遠之地,即中原王朝統治範圍之外的東、南、西、北四方邊疆區域。

例:《左傳·文公十八年》載“投諸四裔”,即流放至荒遠邊地 。


二、曆史語義演變

  1. 地理範疇

    先秦至漢代多指華夏文明圈之外的蠻夷聚居區,如《史記》稱匈奴居“北裔”,百越居“南裔” 。

  2. 文化隱喻

    引申為文明未及的化外之境,含地理與文化雙重邊緣性,如《後漢書》以“四裔”代指未開化族群。


三、與“四夷”的文化關聯

“四裔”常與“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互文,但側重差異:


四、現代使用場景

當代語境中多見于:

  1. 曆史地理研究:指代古代邊疆行政區劃(如唐代安東、安南等都護府所轄四裔之地)
  2. 文學修辭:象征遙遠未知的領域(如“聲教播于四裔”)

綜上

“四裔”承載着中國古代“華夷之辨”的空間叙事,既是地理疆界概念,亦為文化身份符號。其權威釋義可進一步參證《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王力著)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四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詞義

  1. 四個邊遠地區

    • 指上古時期位于四方邊陲的四個地域:幽州(北裔)、崇山(南裔)、三危(西裔)、羽山(東裔)。
    • 典故出自《尚書·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後被引申為流放罪人的偏遠之地。
  2. 泛指四方邊遠之地

    • 例如漢代班固《西都賦》中“目極四裔”,意為視野延伸至四方邊遠地區。
  3. 指邊遠地帶的人群

    • 用于描述中原之外的族群或文化邊緣群體,如《左傳》記載将“四兇族”流放至四裔以禦螭魅。

二、延伸解析


三、發音與構詞


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尚書》《左傳》等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辭海》。

别人正在浏覽...

百封抃掌蠶支落車蹬澄朗吃豆腐赤玉舄喘月吳牛瓷铛達言冬蔥洞越呃喔鳳兆諷咒改土為流公班衙攻鼓規冀歸農含含胡胡含胎宏奬黃不老黃徼精瑩盡數救荒俚淺磨練幕友納佑驽足耦俪鞶裂剽襲批吭搗虛破舊僑寄法清揚趨使禳禜肉紅乳卵攝取使絆子守兼酸凍宿好歲币宿浪瑣脞泰米爾語踢斛淋尖未牙吻翰無間可伺逍遙下身寫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