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初时吉利。《易·既济》:“初吉终乱。《彖》曰……‘初吉’,柔得中也。” 高亨 注:“封辞云‘初吉’者,因臣下在初时得正中之道,故吉也。”
(2).朔日,即阴历初一日。《诗·小雅·小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毛 传:“初吉,朔日也。”一说自朔日至上弦(初八日)为“初吉”。见 王国维 《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 唐 杜甫 《北征》诗:“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浦起龙 心解:“初吉,朔日也。”
初吉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时间指向的古语词,主要含义如下:
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日(朔日)或月初的吉日。古代将一个月分为四部分:“初吉”(初一至初八)、“既生霸”(初九至十五)、“既望”(十六至廿二)、“既死霸”(廿三至月底)。“初吉”即月亮新生的阶段,象征新的开始,古人常选此日举行重要仪式。
例证:
《诗经·小雅·小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郑玄笺:“四月为初吉。” (指周历四月朔日)
西周金文与文献中,“初吉”存在历法争议:
现代汉语中,“初吉”仅见于古籍研究、历史文献或仿古文体,日常口语已不用。其文化内涵强调时间开端的美好寓意,如“岁初吉辰”指新年伊始的吉祥时刻。
权威参考来源:
“初吉”是汉语中的古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初时吉利
这一含义源自《易经·既济》卦辞“初吉终乱”,《彖传》解释为“柔得中也”,指事物在初始阶段因遵循中正之道而呈现吉利状态。高亨在注解中进一步说明,这是因臣下在初期能秉持正道,故得吉祥。
朔日或月初时段
两种解释的适用需结合具体文献语境。例如,《易经》侧重时间起始的吉凶,而《诗经》则偏重历法日期。
比肩人不幸苍苍测揆笞棰持掩窗钩传拓淳正弹坑恩念恶弱返观内照讽诵绂絻过税憨实劾案艰困交输浇饡季节洄游精鋭金水九坎君主专制开古酷累赖帐烂崽励精求治率举马鼈忙然甍宇抹骨牌墨水笔拿法内困黏涎子俳偶痞结皮毛蒲社戚友泉石膏肓人功认赃日杂肉香炉儒帅三叶升用神委时体肆逆锁鼻术梃棒外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