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素脩的意思、素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素脩的解释

亦作“ 素修 ”。 1.预先早作准备。《荀子·议兵》:“ 汤 之放 桀 也,非其逐之 鸣条 之时也; 武王 之诛 紂 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后胜之也,皆前行素脩也。此所谓仁义之兵也。” 杨倞 注:“前行、素脩,谓前已行之,素已脩之。” 汉 桓宽 《盐铁论·险固》:“《易》曰:‘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言备之素脩也。”

(2).平素的修养。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惟哲人之素修兮,感曲成之奇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素脩(sù xiū)是汉语中的一个古雅词汇,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主要含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平素的修养、修行或操守。强调日常积累的道德品质与内在修为,常与高洁、正直的品行相关联。

出处:《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释义为“平素的修养”。

二、词义解析

  1. “素”的含义

    表“朴素”“本真”“一贯”之意,如《说文解字》:“素,白緻繒也”,引申为未加修饰的本质状态。

  2. “脩”的含义

    通“修”,意为“修养”“整治”,如《礼记·大学》:“修身在正其心”,强调自我完善的过程。

三、文献用例

《楚辞·九章·抽思》中有“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之句(“修能”亦作“脩能”),其中“修/脩”的涵义与“素脩”的“修养”内核相通。

四、文化意涵

该词承载儒家“修身”思想,如《论语·述而》所言“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强调道德修养的持续性与自觉性,与“素脩”的“平素积累”之意高度契合。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楚辞集注》(朱熹注,中华书局)
  3.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素脩”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 预先早作准备
    这一释义源自《荀子·议兵》,原文提到商汤放逐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皆前行素脩也”,即通过长期积累和提前谋划实现目标。杨倞注解为“前已行之,素已脩之”,强调持续性的准备。

  2. 平素的修养
    清代陈梦雷在《木瘿瓢赋》中以“惟哲人之素修兮”形容人内在的品德与学识积淀,指日常的自我修养和内在修为。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近义词或具体用例,可参考《荀子》《盐铁论》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案卷白濛濛辨悟瘪煞瘪煞博望槎儳和缠丝玛瑙蠢笨大哥敦学鳄浪凡草盖帽儿股民合络横吹曲画楹户曹湖嵌骄生惯养徼亭脚趾拇忌刻精真进破九丑急灼居积渴盼空便控拢狼井阆伉老钱离城龙综峦嶂轮训玫瑰紫门目门阙密谋末梢头某某人能言快语丕猷颇辞敲门石凄寥茕茕孑立趋赴辱害生质石孽适应症説长论短司衡统嗣褪色舞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