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策问的意思、策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策问的解释

[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politics] 古代以对答形式考试的一种文体,内容以经义、政事为主,与今之论文答辩略有类似之处

详细解释

(1).以蓍草占问。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 范蠡 因心知意,策问其事,卜省其辞。”

(2).以经义或政事等设问要求解答以试士。《后汉书·和帝纪》:“帝乃亲临策问,选补郎吏。”《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 敬德 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

(3).指所设的试题。《明史·选举志二》:“明年会试,取中一百二十名,帝亲製策问,试于 奉天殿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头场才了,二场的经卷又来,二场完了,接着又是三场的策问。”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策问”是古代中国选拔人才的一种考试形式,其核心是通过设问考察应试者的学识与政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1. 考试文体:策问以对答形式呈现,内容围绕经学、治国策略等议题,类似于现代的论文答辩。
  2. 选拔功能:起源于汉代,被用作帝王或考官测试人才政治见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手段。

二、历史发展

  1. 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汉文帝时期,如公元前196年汉高祖下诏举荐人才,文帝十五年(前165年)亲自策问“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开创策问制度。
  2. 演变:汉代分“制策”(帝王亲自出题)和“试策”(常规考试),后世科举沿用并发展为固定题型。

三、形式与内容

  1. 结构:通常包含四部分:
    • 策题:提出问题;
    • 策引:背景说明;
    • 策案:应试者分析作答;
    • 策尾:总结陈词。
  2. 主题:涉及国家治理、历史事件评析、社会现象对策等,注重考察逻辑思维与实际应用能力。

四、相关概念

五、文化意义

策问不仅是考试工具,更是古代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反映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其影响延续至明清科举,成为考核治国才能的核心方式之一。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答题范例,可查阅《后汉书》等典籍或科举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策问(cè wèn)一词通常用于表达“探索问题”的意思。它可以拆分成“⺆”和“门”,⺆为左边的部首,表示手的形状;而“门”代表开启、进入的意思。这样组合在一起的意思是用手去打开一个问题的门扉,探究其中的真相。 《策问》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繁体字中,策问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不过这个词的古代形式与现代形式保持一致,没有变化。 下面是一个例句:他将策问的目光投向了这个问题的核心。 其他与“策问”相关的词汇有:“探索”、“探究”、“研究”等。它们可以用来形容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的行为。 至于与“策问”相反的意思,我认为我们可以用“回避”这个词来表达。它表示故意回避或逃避问题,而不去解决或回答它。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疑问,我会很乐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