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策文的意思、策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策文的解释

(1).古代祭皇帝陵墓所用的哀策文。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二:“ 元康 中有人入 嵩高山 下,得竹简一枚,上有两行科斗书,臺中外传以相示,莫有知者,司空 张华 以问博士 束晳 , 晳 曰:‘此 明帝 显节 陵中策文也。’检校,果然。”

(2).策命文书。《三国演义》第四回:“ 卓 拔剑在手,对众曰:‘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

(3).策问文。《后汉书·孔融传》:“所著诗、颂、碑文、议论、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凡二十五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策文是汉语词汇中具有历史纵深的文化概念,指古代以策问形式撰写的文章,尤指科举制度中考生针对时政问题提出的对策性论述。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释义,策文包含两层核心含义:其一为古代帝王用于封赏、任命的官方文书,如《后汉书》记载的“策书”;其二特指科举考试中的“策论”,即应试者通过分析时务提出治国方略的文体。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策文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1. 政论性:内容紧扣国家治理,如《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指出唐代进士科要求考生“针对田制、边防等实务提出对策”,体现经世致用的思想。
  2. 结构范式:遵循“破题-承题-对策-结论”的固定格式,《古代公文研究》记载宋代策文需先引经据典,再结合现实提出可行性方案。
  3. 语言风格:兼具骈文对仗工整与政论逻辑严密的特点,《中国历史文书选》收录的苏轼《教战守策》即融合了比喻论证与数据实证的双重表达。

该词在当代汉语中衍生出引申义,指系统性的策略文本。如《现代汉语应用词典》(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修订版)新增“企业策文”“科技策文”等复合词,体现传统文体在现代管理领域的语义迁移。

网络扩展解释

“策文”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一、古代祭皇帝陵墓的哀策文

指古代用于祭祀皇帝陵墓的哀悼性文字,通常刻于竹简或书写于文书。例如南朝宋《异苑》记载的嵩高山竹简事件,经考证为汉明帝显节陵中的策文。

二、策命文书

指古代帝王用于册封、任命官员的官方文书。如《三国演义》第四回中董卓宣读的废立天子诏书即被称为“策文”,属于典型的政治性公文。

三、策问文

  1. 科举考试内容:科举制度中的“策问”文体,要求考生针对时政问题提出对策。明代殿试核心部分即为策文,内容涉及治国方略,是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2. 文体类别:广义上指以论述策略为主的文章,如《后汉书·孔融传》将其与诗、颂等并列为著述类型之一。

补充说明

现代语境中,“策文”偶尔被借用为“政策文件”的简称(如例句),但此用法非传统含义,需结合具体场景判断。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文学及历史研究中的用例,核心定义以古代文献记载为主。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异苑》《三国演义》等原始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壁居宾郎宾戚百色不顺眼惩一警百驰波窗眼除薄辞言葱白单劣帆舶该密公例故记鹤骨松筋横玉阂塞华发火宅护惜俭陋交鬭家庆积墨惊然经幄拘检军拿连理树榴火忙活眇恠沤粪陪客披拂扑哩扑剌清节家清酥清议气吞赇托曲技惹是非鋭标润济入座绳牀试办田十九台宰疼爱廷寄童蒙土肥頽坠外江老无援些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