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童蒙的意思、童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童蒙的解释

(1).幼稚愚昧。《易·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朱熹 本义:“童蒙,幼稚而蒙昧。”《淮南子·俶真训》:“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视於天地之间,是故其德烦而不能一。” 三国 魏 嵇康 《游仙》诗:“授我自然道,旷若发童蒙。”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且夫远古质朴,盖其未变,民尚童蒙,机心不动。”

(2).指无知的儿童。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中人犹不觉,童蒙安能知?” 唐 元稹 《江边》诗:“散诞都由习,童蒙剩懒散。”《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 朱自清 《<文心>序》:“按照老看法,这类书至多只能指示童蒙,不登大雅。”

(3).指童年。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我之获见,实自童蒙。既爱既劝,在麻之蓬。” 清 钱谦益 《母李氏仍前赠》:“事夫篤疾之餘,训子童蒙之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童蒙”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其解释可综合如下:

1.幼稚愚昧的状态

指心智未开、蒙昧无知的状态,常用于形容人或群体的思想未启蒙。

2.指无知的儿童

特指年幼且缺乏知识的孩童,常见于古典文学。

3.代指童年时期

在部分语境中,直接指代人的童年阶段。

4.道家哲学渊源

据《通玄真经》(即《文子》)记载,“童蒙”与道家心法相关,体现返璞归真的思想,说明其不仅是日常词汇,更蕴含哲学深意。


该词既可描述蒙昧状态,也可指具体人群或人生阶段,且与道家文化关联。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易经》《淮南子》等典籍原文,或参考《通玄真经》的道家阐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童蒙

童蒙(tóng mé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童(少年)和蒙(懵懂无知)。它表示年幼时的无知和幼稚。

拆分部首和笔画:童字的部首是立,共5个笔画;蒙字的部首是艸,共13个笔画。

来源:童蒙一词源于古代,早在《庄子·德充符》中就已经出现。“蒙蒙乎其未始有生民也”,即指懵懂无知之际。后来,童蒙成为了一个常用词语。

繁体:童蒙的繁体字为「童矇」。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童蒙的字形可能稍有不同,如童字可能写作「㚟」,而蒙字可能写作「黾」。然而,现代所用的字形仍然是「童蒙」。

例句:他还小,所以对这个世界仍然充满了童蒙。

组词:童心、蒙昧、幼稚、无知。

近义词:幼稚、愚昧、无知。

反义词:成熟、聪明、睿智。

别人正在浏览...

八列不乃衬贴虫尾冲账词章葱緑黨約道德腊调格地骨禘郊东周列国志杜梨躲清闲肥墝风拥风雨如盘佛证怫戾府实光塌塌广宵孤洲合伙黑幕派回扣会厌护领火上添油蛟宫赍敕鲸波寄田眷倚孔家店泪颗子亮拱鸾旌没得明角灯闹玄虚蚍蜉撼大木气愤填胸七松家泣鱼劬瘁屈马柔煦山集沙噀舍利子瘦骨伶仃体贴入妙体无完肤童丱痛疾芜颣小亮席不暇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