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兽形的香炉。 唐 杜牧 《春思》诗:“兽炉凝冷焰,罗幕蔽晴烟。”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二折:“兽炉香裊散清风。” 明 无名氏 《霞笺记·端阳佳会》:“午节欣逢佳辰,喜遇筵开,兽炉祥拥,榴绽繁红。”
“兽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以下为详细解析:
“兽炉”指兽形香炉,即雕刻或铸造成动物形态的熏香器具。这一解释在多个文学作品中得到印证,如唐代杜牧《春思》中“兽炉凝冷焰,罗幕蔽晴烟”,元代《连环计》中“兽炉香裊散清风”,均描绘了兽炉作为香炉的用途。
需注意与“烧炼金属的残酷刑具”混淆(如所述)。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讹传,建议以主流文学用例为准。
“兽炉”是古代常见的香炉形制,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多见于诗词描写贵族生活或雅致场景。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文学注解。
兽炉是一个汉字词语,指古代祭祀活动中用来烧炼祭品的炉子。
兽炉的部首是火字旁,由“火”和“虍”两个部分组成。
兽炉总共有8个笔画。
兽炉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礼仪志》中,意为用来炼兽脂的炉子。在古代祭祀仪式中,通常会将动物的脂肪烧炼成液体,用作祭品。
兽炉在繁体中的写法是「獸爐」。
在古代,兽炉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篆书时期,兽炉的写法可能是「獸爐」。但无论写法如何变化,其意思都是相同的。
1. 古代宫廷中,兽炉被用来净化祭品,以供奉神灵和祖先。
2. 每逢重要的宗教庆典,人们都会点亮兽炉,献上虔诚的祈祷。
祭兽、兽肉、炉火、祭炉
祭炉、祭台、祭坛、炼炉
鬼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