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毋的意思、得毋的详细解释
得毋的解释
见“ 得无 ”。
词语分解
- 得的解释 得 é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适合:得劲。得当(刵 )。得法。得体。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可
- 毋的解释 毋 ú 不要,不可以:毋妄言。宁缺毋滥。 不:毋庸。毋宁(宯 )。 姓。 笔画数:; 部首:毋;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得毋”是古代汉语中的固定表达,主要用于文言文语境,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得毋”等同于“得无”,读作dé wú,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示推测或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莫非”“恐怕是”“是不是”等语气。
二、用法特点
-
表推测
通常与“耶”“乎”等疑问词搭配,构成推测性疑问句。
例:
- 若辈得毋苦贫乎?——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你们恐怕是苦于贫穷吧?)
- 得毋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莫非是教我捉蟋蟀的地方吗?)
-
表反问
隐含否定或委婉的质疑。
例:
- 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身为奴仆,能不被打骂已足够,怎敢奢望封侯?)
三、注意事项
- 现代使用:该词已不用于现代汉语,仅见于古文或仿古文本。
- 常见误读:部分资料解释为“得不到”(如),实为混淆“得毋”与“不得毋”等结构,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四、参考资料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看: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得毋(dé wú)是一个古代汉字词,通常用来表示“不要”、“不要做某事”的意思。下面是关于得毋的一些基本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得:左右结构,上部分是“彳”(行走的人),下部分是“止”(脚),总共有7画。
- 毋:上下结构,上部分是“毋”(一种常见的部首),下部分是“母”(表示母亲),总共有4画。
来源和繁体:
得毋最早出现在《尚书•檮杌篇》中,意为“不要”。现代汉字简化后,得毋被简化为了“得勿”,但在繁体字中,仍然保留了“得毋”的形式,即“得勿”。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得毋的写法有一些变化。例如,在金文中,得写作“彳也”(指行走的人)加上一个叉(表示“不”),毋写作“勿”(表示“不要”)。
例句:
1. 得毋大声喧哗,不要打扰别人。
2. 得毋乱扔垃圾,我们要保持环境整洁。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得毋在构词上常常与其他词语组合来使用,例如得毋忘(不要忘记)、得毋致(不要导致)、得毋失察(不要疏忽)、得毋离弃(不要抛弃)等。
近义词:不要、勿要
反义词:可要、请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