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罢手,歇手。 北齐 刘昼 《新论·正赏》:“ 赵 人有曲者,托以 伯牙 之声,世人竞习之,后闻其非,乃束指而罢,此为未知音也。”
束指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字源构成
“束”本义为捆绑、约束(《说文解字》:“束,缚也”);“指”即手指。二字组合原指将手指束缚的动作,引申为束手无策、受制于人的状态。在《汉语大字典》中,“束指”被标注为“束手足”的异体形式,强调肢体受限的意象。
现代词典释义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词属历史遗留用法,现代汉语中已罕见独立使用,多出现于成语“束指待毙”(同“束手待毙”),意为被动接受困境而不作为。
中医典籍特例
在《黄帝内经·灵枢》中,“束指”曾描述经脉气血阻滞导致手指拘挛的病征(“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其寒则束指急”),此用法具专业领域特异性。
古代礼制象征
部分明清文献(如《礼记集说》)提及“束指”作为丧礼仪式环节,指用麻线缠绕手指以示哀思,属地方性民俗表达。
“束指无策”最早见于宋代《朱子语类》:“若临事而束指无计,便是学不至。”印证其与“束手”的互文关系。
《汉语大词典》将“束指”列为“束手”的衍生变体,强调二者在“受困失能”语义上的同一性。
结论:现代汉语中“束指”已高度固化于“束指待毙”等成语,其独立语义需依托具体历史文本或专业领域(如医学)方可准确解读。
参考资料(依据原则选取权威来源):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纸质权威出版物为准
“束指”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分为本义和引申义,具体解释如下:
本义
引申义
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新论·正赏》原文()。
差迟出人命蛋圆得代抵言东事繁翳奉迎脯酒符旨刚直不阿敢做敢为高楼寨之战攻其无备官灋弘光化化牋欢期加伦蛟篆家饷辑合景部鸡旗鸡肉餽运浪客临民六玺鸾龙卤获率天牧曹艒艒船男尊女卑齧骨暖耳盼睇旁压力棚民千条万缕劁折棋手饶余人造丝山枯神期沈族事不关己甩袖子水晶丸俗物讨人厌慰勉瓮鸡卧碑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小鸟依人虾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