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称《八阳神咒经》。元曲中常用作讽刺说话絮叨、噜苏的隐语。 元 无名氏 《满庭芳》曲:“《五代史》般咶咶吵吵,《八阳经》般絮絮叨叨。”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一折:“我唱的是《三国志》先饶十大曲,俺娘便《五代史》续添《八阳经》。” 元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每日间《八阳经》便少呵也有八千卷,《五代史》至轻呵也有二百合。”
“八阳经”是一个源自元曲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词义
“八阳经”全称为《八阳神咒经》,但在元曲中并非指实际经文,而是被用作讽刺说话絮叨、啰嗦的隐语。例如元杂剧《紫云庭》中,用“续添《八阳经》”暗指角色言语冗长重复。
语言特点与用法
该词通过借代手法,将原本的宗教经典名称转化为调侃用语,常见于元曲对白或唱词中,用以增强诙谐效果。如《满庭芳》曲中“《八阳经》般絮絮叨叨”,直接以经书名类比冗长言语。
注音与构成
拼音为bā yáng jīng,注音为ㄅㄚ ㄧㄤˊ ㄐㄧㄥ,由“八”“阳”“经”三字组成。其中“经”字既呼应原经书名,又隐含“反复念叨”的双关含义。
文化背景
元代戏曲文学善用戏谑表达,此类词语的诞生与当时市井文化中对繁琐言语的幽默批判密切相关。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元曲例证或《八阳神咒经》的原始内容,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