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往寒来”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析如下:
指夏季过去、冬季到来,形容四季更替、时光流逝。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岁月变迁,强调时间的自然推移。例如,南朝梁简文帝在《中书令临汝灵侯墓志铭》中写道:“月明泉暗,暑往寒来”,即通过季节变化暗喻光阴荏苒。
除字面含义外,该成语还隐含对生命短暂或世事变迁的感慨,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增强时间流逝的意境,如“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
通过不同文献的印证,此成语既承载了自然规律,也蕴含人文哲思,是汉语中兼具画面感与深意的经典表达。
《暑往寒来》是一个成语,表示夏天已经过去,冬天即将到来的意思。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季节的变化。
《暑往寒来》的拆分部首为:日、衣、冖、白、大、冖、冖。
总共有20画。
《暑往寒来》来源于晋代嵇康的《辕门射策赋》中的诗句:“城中才子吴景略乃收二王遗编成《辞章·寒食》、《暑往寒来》。”嵇康用这句诗来形容时光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
《暑往寒来》的繁体为:《暑往寒來》。
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繁体字来书写。因此,在古时候,《暑往寒来》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具体的写法见下:
《暑往寒来》的写法:曰、衣、爿、白、大、爿、爿。
总共有23画。
1. 暑往寒来,一年四季轮回不止。
2. 在《孟子》中,作者以“暑往寒来,尽其时”来形容事物自然发展的规律。
1. 春暖花开
2. 秋高气爽
3. 寒食节
1. 日复一日
2. 时光流转
1. 寒去暑来
2. 冬去春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