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肤及髓的意思、剥肤及髓的详细解释
剥肤及髓的解释
喻盘剥深重。《新唐书·独孤及传》:“拥兵者第馆亙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天讨·豕韦之裔<普告汉人>》:“民生困苦,谓私派倍於官征,杂项浮於正额;分外诛求,入名赔补;种种朘刻,剥肤及髓。”
词语分解
- 剥肤的解释 语本《易·剥》:“剥牀以肤,切近灾也。”谓灾祸已迫其身。 唐 韩愈 《郓州溪堂诗序》:“剥肤椎髓,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明史·董基传》:“设奸人窜其中,一旦缓急,外廷不得闻,宿卫不及备,此
- 髓的解释 髓 ǐ 骨头的空腔中像胶状的东西:骨髓。精髓(喻精华)。 像骨髓的东西:脊髓。脑髓。延髓(后脑的一部分)。 植物茎的中心部分,由薄壁的细胞组成。 笔画数:; 部首: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剥肤及髓"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本义指伤害直达皮肤并深入骨髓,现多用于比喻残酷压榨或灾难深重的程度。该成语包含两层递进含义:
一、词源解析
出自《周易·剥卦》"剥床以肤",原指灾祸逼近肌肤,后经演变叠加"及髓"二字强化程度。《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喻深重灾难",明代《警世通言》已有"剥肤椎髓"的用法。
二、语义结构
- 剥肤:表层伤害,对应《说文解字》"剥,裂也"的本义
- 及髓:深层侵害,源自《黄帝内经》"髓者骨之充"的生理认知
- 二字组合形成从外至内的程度递进,构成"由表及里"的完整侵害过程
三、现代应用
常见于政论文章与历史评述,如:"苛政剥肤及髓,终致王朝倾覆"(《古代汉语成语词典》示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剥丧元良"的记载,可视为该成语的早期语境参照。
四、权威参考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成语大辞典》
网络扩展解释
“剥肤及髓”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ō fū jí suǐ,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比喻盘剥极其深重,形容剥削或压迫的程度深入骨髓,极为残酷。
- 字面含义可拆解为:剥开皮肤直达骨髓,强调程度之深。
2.出处与背景
- 源自《新唐书·独孤及传》:“拥兵者第馆豆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
此句反映了唐代社会贫富悬殊、统治者对底层百姓的残酷剥削。
3.用法与语境
- 词性:贬义成语,常用作谓语、定语。
- 适用场景:多用于批判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或社会不公的现象。例如:“苛捐杂税令民生困苦,剥肤及髓,百姓苦不堪言。”
4.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剥床以肤(剥削直达肌肤,程度稍轻)。
- 反义词:轻徭薄赋(指减轻赋税和劳役)。
5.扩展信息
- 结构:补充式成语(后部分“及髓”补充说明“剥肤”的程度)。
- 例句参考:
“私派倍于官征,杂项浮于正额……种种朘刻,剥肤及髓。”(《天讨·豕韦之裔》)
提示: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历史背景或使用案例,可查阅《新唐书》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嗷咷拜见钱并头丛敝帷残葩岑岩産门超类絶伦丑辱垂落触景伤情代指叨蹬地动仪地毛锻脩服服帖帖勾致光复罟网翰蕃幻术降液节简机符井渫不食进退可否久懬积竹杖絶叫口是心苗跨踞遛马癃蹇眇薄莫匪孬好评唱凭重辟支下乘蒲草毛窝曝尸前记乔峯佉楼书稔究三浴三薰三尊升除盛从死交堂坛堂威瘫睡踏塘车弚佗蚊雷显微孝谨心荡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