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步校理。 唐 元稹 《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诗:“经排蠹简怜初校,芸长陈根识旧栽。”今称书刊排版后初次校对为初校。
"初校"是出版印刷行业的专业术语,指书稿或印刷品在正式付印前进行的第一次校对工作。其核心含义与操作规范如下:
初校(又称“一校”)指对排版后的稿件进行首次全面校对,主要任务包括:
行业定位:初校是校对流程的起点,后续需经过二校、三校直至核红(终校),形成“三校一核”标准流程 。
依据《校对符号及其用法》(GB/T 14706-93)国家标准,初校需重点关注:
质量要求:初校差错率需控制在万分之三以内(据《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术语 | 阶段 | 核心任务差异 |
---|---|---|
初校 | 第一轮 | 基础性纠错与格式规范 |
二校 | 第二轮 | 复查初校修改项+语义通顺性 |
核红 | 终轮 | 仅核对前校修改是否准确落实 |
商务印书馆,2016年出版,收录“初校”作为专业术语释义。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制定,明确三校一核责任分工(来源:中国出版网)。
国家新闻出版署指定教材,第四章详解校对流程标准(中国书籍出版社)。
说明:因专业词典释义需严格依据行业规范,本文内容综合国家标准、出版教材及行业规程,未引用网络来源以确保准确性。建议查阅实体工具书获取最权威定义。
初校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传统含义
指初步校理古籍或文献,属于基础性校对阶段。该用法可追溯至唐代,如元稹《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诗提到的“经排蠹简怜初校”,体现对典籍的初步整理。
现代出版术语
在出版行业中,初校(亦称一校)是“三校一读”制度的第一步,指出版社对排版后的书稿进行首次校对,主要任务是修正排版错误、调整格式,并核对文字内容准确性。
根据《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初校需遵循以下流程: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新闻出版署《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或唐代文献中的相关用例。
百倍北伐碥磴贬逐哺坊测力畅行畅扬赤襁锄薙蹙融大厂锡矿当夕殚精毕力倒断大中奠祭递述仿象燔尞覆局竿头一步亘年共计豪首黑鸦鸦怀瑾握瑜涣落积非习贯畸民疾竖机梭客队孔炤旷漭鹍柱枯伤露筋女碌碌无奇螺冈逻辑思维雒民脉气眊悖耄昏婆婆妈妈上市失联説不出口死比四世三公颂仪提解危隥危倾诬谬相如渴宵熠膝胫新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