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校的意思、初校的详细解释
初校的解释
初步校理。 唐 元稹 《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诗:“经排蠹简怜初校,芸长陈根识旧栽。”今称书刊排版后初次校对为初校。
词语分解
- 初的解释 初 ū 开始时,开始的部分:初始。正月初一。初旬。初稿。初等。初版。初试。初创。初绽。初叶(指某一历史时期的最初一段)。 * (.指进入夜晚不久的时候;.指新婚第一夜)。 原来的,原来的情况:初衷。和好
- 校的解释 校 à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校园。校长。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校尉(统带一校的军官)。 校 à 比较:校场。 查对、订正:校勘。校订。校对。 笔画数:;
网络扩展解释
初校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
传统含义
指初步校理古籍或文献,属于基础性校对阶段。该用法可追溯至唐代,如元稹《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诗提到的“经排蠹简怜初校”,体现对典籍的初步整理。
-
现代出版术语
在出版行业中,初校(亦称一校)是“三校一读”制度的第一步,指出版社对排版后的书稿进行首次校对,主要任务是修正排版错误、调整格式,并核对文字内容准确性。
二、行业规范
根据《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初校需遵循以下流程:
- 流程要求:印厂完成毛校后,出版社需经过初校、二校、三校和通读四道工序,确保内容无误后方可付印。
- 责任制度:校对人员需对初校结果签字确认,形成可追溯的校对记录。
三、读音与语境辨析
- 读音:现代出版场景中,“校”通常读作jiào(校对),但古籍中可能读作xiào(如“校勘”)。
- 应用场景:当代多用于书籍、报刊等印刷品的质量把控,强调流程性和规范性。
参考资料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新闻出版署《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或唐代文献中的相关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初校(中文词义):初校是指在文稿创作完成后的第一次校对和审定。
拆分部首和笔画:初(冖+刀)校(木 +交)。
来源:初校这个词汇最早出现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之中。在古代文人创作文章时,完成初稿后常常需要经过校对、润色等工序,以确保文章的质量和流畅度。初校作为校对的第一次阶段,成为了一个固定的词汇。
繁体字形:初校(繁體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初校的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相似,没有明显差别。
例句:这篇文章经过初校后,才能进入后续的编辑和发布流程。
组词:初稿、初步、校对、调整、校订等。
近义词:初审、初步审查、初步核对。
反义词:终校、终审。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您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襃纳表草冰海不悌不问青红皂白不知世务惭德柴棍拆家精巢倾卵破逞强称能躇踌春丛聪明自误揲蓍草方程组風制妇功荒淫无道护袖江徼兼言禁法惊诡荆鸠敬文儁远峻重款项括借楞头磕脑链节陆贾分橐陆续灭收明煦末着沤点披扬签名迁延顾望岂可青山一发人急偎亲盛夏实迹世济其美授木瘦癯水性四化私密擡揲娲娥问徒硪筑无精嗒彩小肠谐调惜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