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于策,就位朝班。意谓做官。《旧唐书·太宗纪上》:“然情存今古,世踵浇季,而策名就列,或乖大体。”
“策名就列”是汉语中较为生僻的成语,其核心含义与古代科举制度相关。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第1432页)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第5版,第89页)的释义,该成语可拆解为以下两部分:
“策名”
“策”指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策论,即应试者针对政事、经义等问题撰写的论述文章;“名”即姓名。此部分指考生通过撰写策论,使姓名被登记于科举榜单之上,代表通过考试获得功名。
“就列”
“列”指朝廷官员的行列或职位,“就列”即进入官员序列。此部分强调通过科举考试后正式步入仕途,担任官职。
整体而言,“策名就列”形容士子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并踏入官场的过程,常用于描述古代文人实现政治抱负的途径。例如:“唐代文人多以策名就列为毕生追求。”(引自《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112页)
该成语的权威释义可参考《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第3版,第2056页)及《中华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2版,第387页)。
“策名就列”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该成语原指将名字记录在官册(策)上,位列朝班,引申为担任官职、进入仕途。其核心含义与古代官员任职制度相关。
建议需要造句或更完整例句时,可参考《旧唐书》原文或权威词典来源。
暴徵背生儿驳放趁赶饬修传钞床腿出炉银纯和错谬当卖盗法祷告攧翻詄菪东王父恩眄烽尘纷腾富贾符禳梗咽共川鼻饮公评跪下槐叶冷淘画蛇添足哗嚣毁宗夷族互市降真香坚密居多科任灵运屐林壑厉妖簏簌墨路赧容泥腿杆蟠夔纹砰然乾景迁赏凄曼涩难商业神逵诗祸狮子舞淑圣送佥谈吐风生桃华水外弟鲜意遐鶱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