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臣的意思、寄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臣的解释

托身他国之臣。《孔丛子·抗志》:“臣而去国,君不扫其宗庙,则不为之服。寓乎是国,而为国服。吾既无列於 鲁 ,而祭在 衞 ,吾何服哉!是寄臣而服所寄之君,则旧君无服,明不二君之义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寄臣”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 chén,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托身他国之臣
    指因故离开本国后依附于他国,并为他国君主效力的臣子。这一解释源自《孔丛子·抗志》中的记载,强调“寄臣”需忠于新君,与旧主断绝君臣关系。例如,原文提到:“是寄臣而服所寄之君,则旧君无服,明不二君之义也。”

  2. 被寄予重任的臣子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被国家或上级委以重任的臣子”,强调承担政治、军事等任务的特殊性。这种用法更偏向成语性质,用于形容受信任且责任重大的人。

二、语义延伸

三、使用场景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孔丛子》原文或权威古籍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寄臣:什么意思

寄臣是指被寄托在别国任职的臣子,多用于古代国家间的交流和合作。

拆分部首和笔画

寄臣的部首分别是寸(cun)和臣(chen),共计12个笔画。

来源

《寄臣》这一词汇源自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和外交关系活动。

繁体

寄臣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寄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寄臣的汉字写法并未有特定的变化,仍然是「寄臣」。

例句

1. 在古代,国家之间常常派遣寄臣进行外交使命。

2. 他被任命为寄臣,前往他国担任官职。

组词

1. 寄情:将情感寄托于某人或某事物。

2. 寄托:把希望、信任等寄托于他人或某事物。

3. 寓臣:指被以官员身份居住在某个地方。

近义词

1. 使臣: 指被国家派遣到他国任职的官员。

2. 外臣:指被别国任命或派遣到一个国家居住的外国臣子。

3. 使节: 指被派遣到外国进行外交活动的官员。

反义词

内臣:指在本国国内担任职务的官员。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