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捣丹药的舂臼。 元 范梈 《建安驿后山东眺郡城作十二韵》:“起为 梅子真 ,南厓扫丹臼。” 清 陈维崧 《月中桂·咏丹桂》词:“縹緲天香满银蜍,擣来丹臼熟。”
“丹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字面含义:指捣碎丹药的舂臼(一种研磨器具)。拼音为dān jiù,注音为ㄉㄢ ㄐㄧㄡˋ。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与炼丹活动相关,例如元代范梈的诗句“南厓扫丹臼”及清代陈维崧的词“擣来丹臼熟”。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提到其作为成语的比喻义,形容“人心地纯洁无私,坚守正道”,类似红色研臼象征的纯粹性。但此用法在其他权威来源中较少提及,可能属于特定语境下的引申。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文献。
《丹臼》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丹色的磨具。指用来磨擦或研磨丹砂等物的器具。
《丹臼》的部首是“匚”(右边的盒子),拆分后的笔画数为10画。
《丹臼》源于《说文解字》,为古代具有磨砂功能的器具的名称。在繁体字中保留了原始的形态,用“丹機”来表示。
在古代,丹臼的写法与现代多有不同。最早的写法是采用象形的方式,将磨砂石的形状表示出来。后来逐渐演变为更加简化的形态。
1. 他将丹臼坚守多年,终于成功研磨出了稀世珍宝。
2. 这个艺术家绘画出的红色正如丹臼磨砂一样细腻。
丹臼没有常见的组词。
丹砂、磨具、研磨器
整体、完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