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恻悯的意思、恻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恻悯的解释

怜恤。 前蜀 杜光庭 《赵球司徒疾病修醮拜章词》:“或害物伤生,曾无惻悯;或摧锋御敌,轻赐诛锄。” 宋 梅尧臣 《观放鹞子》诗:“碎脑非此辜,食肉尔何忍;取乐在须臾,我心良惻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十一月三十日廷寄》:“该处驻防旗丁户口众多,颠沛流离,朝廷时切惻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恻悯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恻”和“悯”两个语素构成,表示深切同情、哀怜的情感。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恻”本义为悲痛,引申为对他人的不幸产生共鸣,如《孟子·公孙丑上》中“恻隐之心”即指同情心;“悯”指怜恤、哀伤,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所抒发的悲悯情怀。

从词性上看,恻悯属于动词,常用于文学语境,例如:“见孤老无依,众人皆生恻悯之情”。其语义强度高于普通同情,包含对苦难的深刻体察与共情,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病弱之态的恻悯,既含怜惜又带无奈。近义词包括“怜悯”“哀矜”,反义词为“冷漠”“麻木”。

该词现代多用于书面表达,在新闻报道中常见“对受灾群众深表恻悯”等句式。词源可追溯至《说文解字》,其中“恻,痛也”“悯,忧也”的释义奠定了该词的情感基调。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分析,二字连用强化了情感层次,既包含对他人遭遇的痛心,又延伸出希望施以援手的意愿。

网络扩展解释

“恻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情感内涵


三、使用场景


四、文献例证

  1. 前蜀·杜光庭《赵球司徒疾病修醮拜章词》提到“曾无惻悯”,批评缺乏同情的行为。
  2. 宋·梅尧臣《观放鹞子》诗中以“我心良惻悯”表达对动物遭受伤害的痛心。

五、相关词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例句,可参考词典类来源(如)。

别人正在浏览...

卑卑北门奔哀笨胶鳖闷碧泪碧油幢捕鱼雠害低眉倒运敌偶洞孔发难丰庞干策高其佩格王观玩鼓脑争头海蓝色核能资源皇雅回文诗憓征火鞭货郎鼓枷杻骄妒解垢惊靁吉月卷席巨鏕腊候落可也貌恭劈剥品骨乾覆抢种千年枣啓节清崇青敷清清白白遒躁上代上佼少妪殊号暑气讼曲踏狗尾题汉柱猧儿五月飞霜咸夏箫韶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