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鼠曲的意思、鼠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鼠曲的解释

二年生草本,茎直立,全株被白色绵毛。叶互生,倒披针形或匙形。花黄色,成头状花序。中医以全草入药,有祛痰止咳功能。也称鼠耳草、佛耳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鼠麴草》:“麴,言其花黄如麴色,又可和米粉食也。鼠耳,言其叶形如鼠耳,又有白毛蒙茸似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鼠麴草》:“ 日华 《本草》鼠麴即《别録》鼠耳也……原野间甚多。二月生苗,茎叶柔软,叶长寸许,白茸如鼠耳之毛,开小黄花成穗,结细子。”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鼠曲”是一种草本植物的名称,在中文语境中主要指代菊科鼠麴草属植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特征

鼠曲为二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高约10–5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绵毛,茎直立或斜升,常基部分枝呈丛生状。

二、形态描述

  1. 叶片:互生,呈匙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3–10毫米,先端钝圆或锐尖,基部渐狭下延,无叶柄,两面均有白色绵毛。
  2. 花序:头状花序多数,顶端密集成伞房状;总苞球状钟形,总苞片3层,金黄色;花黄色,外围雌花花冠丝状,中央两性花花冠筒状,顶端5裂。
  3. 果实:瘦果矩圆形,长约0.5毫米,有乳头状突起,冠毛黄白色。

三、药用价值

中医以全草入药,具有祛痰、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别称来源:因“叶形如鼠耳,有白毛”,花黄如麴色,故称“鼠麴草”。

四、别称与分布

别称鼠耳草、佛耳草,常见于原野、山坡等湿润环境。部分地区的民俗中,其嫩叶可用于制作青团等食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植物分类或具体药方,可参考《本草纲目》或现代药用植物图谱。

网络扩展解释二

鼠曲的意思

鼠曲(shǔ qū)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多个意思。首先它可以指代老鼠,是小动物类别中常见的一种。其次,鼠曲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形状或弯曲的东西。

拆分部首和笔画

鼠曲的拆分部首是鼠(shǔ),由“鼠”字的上部分组成,表示与老鼠相关的意思。它的笔画数为8画。

来源和繁体字

鼠曲一词最早来源于古代汉语,可以追溯到《史记》中。而繁体字形式为鼠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鼠曲的写法略有不同。古时候的鼠曲是由“鼠”字上面垂直加一横画,在下面加两个小竖画组成的。

例句

1. 微风吹拂,稻浪如鼠曲。

2. 他的手法独特,交织出一个个鼠曲的线条。

组词

鼠穴、鼠咬、鼠迹、曲线、曲折

近义词

老鼠、鼠类、鼠形

反义词

野鼠、鼠辈、鼠目寸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