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职的意思、顺职的详细解释
顺职的解释
服从所担负的职务;尽责。《尉缭子·踵军令》:“奉王之命,授持符节,名为顺职之吏。” 汉 桓宽 《盐铁论·忧边》:“吾闻为人臣者,尽忠以顺职;为人子者,致孝以承业。”
词语分解
- 顺的解释 顺 (順) ù 趋向同一个方向,与“逆”相对:顺风。顺水。顺境。顺水推舟。顺风使舵。 沿,循:顺城街。顺理成章。顺藤摸瓜。 依次往后:顺序。顺次。 随,趁便:顺便。顺势。顺手牵羊。 整理:理顺。顺修(
- 职的解释 职 (職) í 管理某种事务,分(坣 )内应做的事:职业。职务。职守。职权。天职。尽职。 执行事务所处的一定地位:职工。职位。职员。职称。以身殉职。 旧时公文用语,下属对上司的自称:卑职。职当奉命。
专业解析
"顺职"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和古语用法两方面理解:
-
基本释义:顺从职守,恪尽职守
- 顺: 本义为沿着、依循,引申为依从、遵循、不违背。《说文解字》:“顺,理也。从页从巛。川流也。” 意指顺应道理、规律,如同水流顺应河道。
- 职: 本义为记、识,后主要指职务、职责、职位。《说文解字》:“职,记微也。” 引申为分内应执掌的事务。
- 顺职: 将“顺”与“职”结合,意指遵循、服从于自己的职责或职务要求,安守本分,勤勉尽责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它强调的是对职责的认同、遵守和积极履行。
-
古语语境中的体现
- “顺职”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官员或臣子忠于职守,服从安排,勤勉工作。例如,在描述地方官员治理有方、百姓安居时,可能会用“吏民顺职”这样的表述,意指官吏和百姓都各安其位、各尽其责。
- 它隐含了一种秩序感和责任感,即每个人都应在其位、谋其政,顺应社会或组织赋予的角色和任务。
与现代词汇的对比:
- 与“尽职”相似: “尽职”指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事,更侧重于“完成”。“顺职”除了包含“尽职”的意思,还更强调一种内在的顺从、接受和安于职守的状态。
- 与“履职”相似: “履职”指履行职务,是中性描述执行行为。“顺职”则带有对职责本身认同和顺应的情感色彩。
- 与“恪尽职守”相似: “恪尽职守”指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强调态度。“顺职”也包含此意,但“顺”字更突出对职责本身的遵循性。
“顺职”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意指顺从并恪守自己的职责或职务。它强调的不仅是对职责的履行(尽职、履职),更是一种对职责本身的内心认同、遵循和安守,体现了责任感和秩序感。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忠于职守”等来表达类似含义。
来源参考:
- 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等权威辞书对“顺”、“职”及古语用例的解析。
- 古语语境的理解参考了历代文献中“顺职”的使用实例(如史书、政论文章等),这些实例可在《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及诸子文集等典籍中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顺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发音为shùn zhí,基本意思是服从所担负的职务,尽心尽责,强调遵循规范、顺利完成职责。
二、来源与演变
-
古代典籍:
- 最早见于《尉缭子·踵军令》:“奉王之命,授持符节,名为顺职之吏。”
- 汉代桓宽《盐铁论·忧边》中提到:“为人臣者,尽忠以顺职;为人子者,致孝以承业。”,体现了对职责的忠诚态度。
-
词义延伸:
从最初的“服从职务”逐渐扩展为形容按规范履行职责的行为,现代也可用于描述机构职能的优化调整(如“理顺职责权限”)。
三、使用场景
- 工作场合:用于称赞员工或团队高效尽责;
- 古典文献:常见于强调臣子、官员的职责履行;
- 现代语境:如机构改革中“理顺职责”等表述。
四、注意
“顺职”偶尔作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简称(多见于地方性表述),但此用法与词义本身无关。
别人正在浏览...
抱悫杯盘狼藉边郭闭治侧锋次春存底儿大司乐彫玉鼎元都噜翻尔防拟贩舟分散指挥祓禳伏肉犷横国功孤凄红颜白发欢邻佳肴讦斥几会进出口商品检验砍砢堪士科盲磕牙料嘴利上生利黎庶李益疾梨子卢沙傍州例潘江陆海陪克其来有自秋兴全民鹊华然然可可三鹿为奔山屏沙碛勝殘沈雅沈郁顿挫宿水飧风铁鎝头项徒伴瓦溜椳际为人后相陵淆舛孝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