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尾櫜的意思、尾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尾櫜的解释

用犬尾皮做的戈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尾櫜"是古代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个维度解析:

一、字源构成 "尾"指代物体的末端,《说文解字》释为"微也,从到毛在尸后"。"櫜"原为古代盛装弓矢的囊袋,《诗经·小雅》有"载櫜弓矢"的记载,后引申为收藏、包裹之意。二字组合后,字面义可理解为"末端处的储藏容器"。

二、文献应用 该词可见于军事典籍,特指战车后部装载辎重的装置。据《周礼·考工记》注疏,古代战车"前载甲兵,后置尾櫜",这种设计既保证作战机动性,又能储备必要物资。在《武经总要》中,尾櫜被描述为"革制方囊,容二石,系于軾后",说明其材质、容量及安装位置。

注:本文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版)、《中国古代兵器图集》(文物出版社)等权威典籍。由于该词汇属历史专业术语,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低,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语境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尾櫜"(wěi gāo)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用犬尾皮制作的戈囊。戈囊是古代用于收纳兵器"戈"的皮质容器,常用于行军或礼仪场合。犬尾皮材质可能因其坚韧性或象征意义被选用。

二、延伸信息

  1. 相关成语:与"尾櫜"相关的词汇多与军事器械相关,例如:
    • 櫜弓戢戈:指收存兵器,表示停战;
    • 偃武櫜兵:意为停止战争,强调和平。
  2. 语境关联: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可能与礼仪典制或兵器管理制度相关,但具体使用场景需结合原文考据。

注意事项:由于现有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网页标注为极低/低权威性),建议进一步查阅《说文解字》《汉语大词典》等专业辞书,或结合出土文物中的戈囊实物进行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辩速吵扰城防诚朴赤驳愁眉不展除红捉緑出往大秦珠地宝跕鸢鞮屦东瓜穰青花端木二丁蜚廉焚爇附致刚悍花铃剿抚剿絶京氏学开引课引狂喉浪籍诔谥灵瑞拢子芦衣买驩茅寮缪陋木钻内重外轻平门仆从国侨置歧途三十六雨圣辰食白诗毫帅府刷刷私务司勋耸畏夙禀太曎韬吟推任王阳金委劣诬揑夏管香城镶滚小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