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愤不顾身的意思、愤不顾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愤不顾身的解释

(1) [dash ahead regardless of one's safety] 激于义愤,不惜生命

盖一婢子,不知书而能感主恩,愤不顾身。其志烈懔懔,诚足使后人仰慕歌咏也。——宋· 乐史《绿珠传》

(2) 亦作“忿不顾身”

详细解释

奋勇直前,不顾自身安危。 宋 乐史 《绿珠传》:“盖一婢子,不知书,而能感主恩,愤不顾身,其志烈懍懍,诚足使后人仰慕歌咏也。”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 清 军自得 汉阳 , 湖南 人士均愤不顾身,颇有灭此朝食之慨。”参见“ 奋不顾身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愤不顾身”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使用可总结如下:

基本含义

形容因强烈的愤怒或义愤驱动,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采取行动。通常用于褒义语境,强调为正义或他人利益而自我牺牲的精神。


详细解释

  1. 出处与典故
    成语最早出自宋代乐史的《绿珠传》,描述一位婢女为报主恩而舍身的行为:“愤不顾身,其志烈懔懔,诚足使后人仰慕歌咏也”。

  2. 感情色彩与用法

    • 中性偏褒义:既可形容英勇正义的举动(如舍己救人),也可能暗含冲动性(如因愤怒失去理智)。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或状语,常见于书面语。
  3.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忿不顾身(强调激愤)、奋不顾身(侧重勇气而非情绪)。
    • 反义词:贪生怕死、畏首畏尾。

使用场景

例句

清军攻占汉阳时,湖南志士愤不顾身,誓要光复河山。(出自郭孝成《湖南光复纪事》)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绿珠传》及近代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愤不顾身》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愤怒的时候不顾自身安危,毫不顾忌地采取行动。下面是对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的简要解释: 拆分部首和笔画:《愤不顾身》的首字拆分为⽕(huǒ)和⼯(gōng)两个部首。它的总共有15个笔画,其中⽕为4画,⼯为10画。 来源:这个成语来源于明代文学家施耐庵的《水浒传》。在故事中,受到压迫的民众为了反抗,常常以命搏命,意味着义愤填膺,无法容忍的愤怒情绪。 繁体:《愤不顾身》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憤不顧身》。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可以将《愤不顾身》写为《憤不顧身》或者《憤不顧命》。 例句:他为了正义感爆发,愤不顾身地加入了反抗组织。 组词:愤怒、勇往直前、英勇、舍己为人。 近义词:奋不顾身、大义灭亲、舍己为公。 反义词:忍气吞声、向隅而泣、忍辱负重。 希望这些简要的解释能帮助到您!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问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