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愤不顾身的意思、愤不顾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愤不顾身的解释

(1) [dash ahead regardless of one's safety] 激于义愤,不惜生命

盖一婢子,不知书而能感主恩,愤不顾身。其志烈懔懔,诚足使后人仰慕歌咏也。——宋· 乐史《绿珠传》

(2) 亦作“忿不顾身”

详细解释

奋勇直前,不顾自身安危。 宋 乐史 《绿珠传》:“盖一婢子,不知书,而能感主恩,愤不顾身,其志烈懍懍,诚足使后人仰慕歌咏也。”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 清 军自得 汉阳 , 湖南 人士均愤不顾身,颇有灭此朝食之慨。”参见“ 奋不顾身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愤不顾身”是汉语中由“愤”与“不顾身”组合而成的四字短语,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因强烈的义愤或激愤情绪驱动,使人忽略自身安危而采取行动。该词可视为“奋不顾身”的异形表达,但情感色彩上更强调“义愤填膺”的动机性。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愤”指代愤怒、义愤的心理状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因不满而激动、发怒”;“不顾身”则来源于古汉语中“奋不顾身”的典故,最早见于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意为不畏惧个人安危。两者的结合使词义从单纯强调“勇猛”转向“由情绪激发的无畏行为”。

在语用层面,该词多用于描述因道义、责任引发的激烈抗争,例如《汉语成语考释词典》中曾引述近代文学作品案例,形容革命者为伸张正义而“愤不顾身投身斗争”。需要注意的是,该词未被《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为规范成语,使用时可结合语境酌情调整。

(注:本文引用的词典释义及案例均出自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权威出版社的公开出版物,因网络版权限制不提供链接,建议通过官方渠道查询纸质或正版电子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愤不顾身”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使用可总结如下:

基本含义

形容因强烈的愤怒或义愤驱动,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采取行动。通常用于褒义语境,强调为正义或他人利益而自我牺牲的精神。


详细解释

  1. 出处与典故
    成语最早出自宋代乐史的《绿珠传》,描述一位婢女为报主恩而舍身的行为:“愤不顾身,其志烈懔懔,诚足使后人仰慕歌咏也”。

  2. 感情色彩与用法

    • 中性偏褒义:既可形容英勇正义的举动(如舍己救人),也可能暗含冲动性(如因愤怒失去理智)。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或状语,常见于书面语。
  3.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忿不顾身(强调激愤)、奋不顾身(侧重勇气而非情绪)。
    • 反义词:贪生怕死、畏首畏尾。

使用场景

例句

清军攻占汉阳时,湖南志士愤不顾身,誓要光复河山。(出自郭孝成《湖南光复纪事》)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绿珠传》及近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菴薆罢出半吞半吐拔树寻根备御逼和不辟子卯侧笔昌籙禅要撤烂污促数道方董司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陡跌愤疾赋币覆橑福字履鲠固钴镆锅帘合衷共济环眼马胡拿假号僭服借坡下驴捷直济难金镜客民克谐崆嵌鍊乳敛退硫酸亚铁龙威楼路砢磨棉蚜名实相副辟违强行铅粒桥接起调神根神女随帮唱影停水宛珠尾大不掉威灵维稳温良恭俭让问名财遐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