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防洪蓄水的设施。犹今之水库。《管子·立政》:“修障防,安水藏。”《荀子·王制》:“行水潦,安水藏。” 杨倞 注:“使水归其壑。”
(2).中医指肾脏。《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急就篇》卷三“脾肾五藏膍齐乳” 唐 颜师古 注:“脾,土藏也;肾,水藏也。”
以水藏物。《明史·流贼传·张献忠》:“﹝ 献忠 ﹞又用法移 锦江 ,涸而闕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名水藏。”
水藏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核心义项,均源自古代文献典籍:
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储水场所,如湖泊、池塘等。该释义出自中国古代礼制经典《周礼》,原文记载了上古时期对水资源的规划管理:
《周礼·地官·稻人》:"以潴畜水,以防止水。" 郑玄注:"潴,谓畜流水之陂也;防,潴旁堤也。"
此处"潴"(音zhū)即"水藏"的古称,指蓄水的陂塘(依据《周礼》郑玄注及清代学者孙诒让《周礼正义》的考释)。
特指古代宫廷用于冬季储冰的地窖。此义项同样源自《周礼》,反映了先秦时期的藏冰制度:
《周礼·天官·凌人》:"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郑玄注:"凌,冰室也。" 清代经学家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明确释"凌"为"水藏",即藏冰的地下冰窖。
(注:因古籍原典无在线权威链接,释义依据中华书局点校本《周礼注疏》及《周礼正义》纸质文献,故未提供网络链接。)
“水藏”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
指类似现代水库的水利工程,用于调节水流、防洪抗旱。例如《管子·立政》提到“修障防,安水藏”,说明其作为蓄水系统的重要性。
在传统医学中,“水藏”代指肾脏。中医理论认为肾主水液代谢,如《素问·逆调论》记载:“肾者,水藏,主津液”,唐代颜师古注释《急就篇》时也明确提到“肾为水藏”。
《明史》记载张献忠曾“移锦江,埋金宝亿万计,决堤放流,名水藏”,此处指以水掩盖藏物的行为,属于特定历史事件的引申含义。
提示: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出处(如《管子》《素问》等),可查阅相关古籍或权威历史资料。
百般折磨班彩贝胄标情夺趣不懂装懂侧伫铲平毚微乘驵赤鞭池凤冲溶抽取词严义密锉荐玷漏防表访实饭牛钢丝锯高阳酒徒寡拉鬼青块号嗄简贵见亮经纱扃幂句度鞫囚看长课吏空余狂胆麻纱腼惭弥蒙末大不掉末属翩联披对晴明清新阙绝让退柔纤生赖生手生脚收绩顺差死眉瞪眼鄋瞒題名會通幽王鲔温足悟敏无时无刻向年先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