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猱玃的意思、猱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猱玃的解释

泛指猿猴。 唐 杜甫 《瞿塘两崖》诗:“猱玃鬚髯古,蛟龙窟宅尊。”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诗:“重取正衣冠,宠裹山猱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猱玃(náo jué),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猱”和“玃”两个表示猿猴类动物的单字组成,泛指猿猴。其详细释义如下:

  1. 基本释义: “猱玃”指猿猴,是古代对灵长类动物中猴、猿一类动物的统称或并称。这两个字常连用或对举,强调其同属猿猴类。“猱”通常指体型较小、行动敏捷的猴子或猿类,“玃”则多指体型较大的猿类,如大猩猩(古称)或泛指大猴。

  2. 单字解析与来源:

    • 猱 (náo):
      • 本义:古书上说的一种猴。《说文解字》:“猱,獶(náo)也。从犬,柔声。” 段玉裁注:“猱,母猴也。” 意指一种猿猴。
      • 特征:常形容其轻捷、善攀援。如《诗经·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比喻本性如此,无需教导。
    • 玃 (jué):
      • 本义:大母猴(即大猿)。《说文解字》:“玃,母猴也。从犬,矍声。”《尔雅·释兽》:“玃父,善顾。” 郭璞注:“貑玃也。似猕猴而大,苍黑色,能攫持人,好顾盼。” 指一种大猿,善于张望。
      • 特征:常指体型较大、性情可能较凶猛的猿类。
  3. 用例与引申:

    • 古籍中常“猱玃”连用或并举,泛指猿猴。例如:
      • 汉·王延寿《王孙赋》:“原天地之造化,实神伟之屈奇。道玄微以密妙,信无物而弗为。有王孙之狡兽,形陋观而丑仪。颜状类乎老公,躯体似乎小儿。眼睚(yá)䁔(xuān)以(左目右穴)(xuè)恤,视(左目右戢)(jí)睫以(左目右睘)(qióng)睳(huò)。……或蹂(róu)躏(lìn)而(上鹿下夭)跳,或(上鹿下夭)跳而(上鹿下夭)踔(chuō)。纷(左飠右贲)(fén)贲(fèn)而(左飠右贲)贲(fèn),豁(左飠右各)(hè)阍(hūn)以(左飠右各)阍(hūn)。生深山之茂林,处崭岩之崎嶇(qí qū)。” (此赋虽以“王孙”为题,但描绘对象实为猿猴类,“猱玃”常作为此类动物的代称)。
    • 也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或相貌类似猿猴(常含贬义)。
  4. 词义演变: “猱玃”作为特定复合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用,基本只出现在古籍或引用古语的语境中。其单字“猱”在成语“教猱升木”(比喻教唆坏人做坏事)中尚有留存,“玃”则几乎不再单独使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猿猴”、“猴子”、“猿类”等词指代相应的动物。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2010).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可查询在线版:国学大师 - 汉语大词典 http://www.guoxuedashi.com/kangxi/
  2. (汉)许慎 撰;(清)段玉裁 注. (1981). 说文解字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晋)郭璞 注. 尔雅注 (见于《十三经注疏》本). (可参考在线资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尔雅 https://ctext.org/er-ya/zh
  4. 康熙字典(影印本). (可参考在线版:康熙字典網上版 https://www.kangxizidian.com/

网络扩展解释

“猱玃”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由“猱”和“玃”两个单字组成:

  1. 猱(náo)
    原指一种猿猴类动物,体形较小,行动敏捷。在古籍中常被用来代指灵巧的猴类,如《诗经·小雅》有“毋教猱升木”之句,即用“猱”的自然习性作比喻。

  2. 玃(jué)
    指一种大猴或猿类,古代文献中多描述为体型较大的灵长类动物。《说文解字》释为“母猴”,《吕氏春秋》中也提到“狗似玃,玃似母猴”,可见其形象与猴、猿相关。

合称“猱玃”时,通常泛指猿猴类动物,或特指不同种类的猴、猿,常见于古文对自然生物的概括性描述。例如《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曾用“獑胡猱玃”并列,形容山林中的猿猴族群。

注意:该词现代汉语已极少使用,若在古籍或特定语境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进一步分析。若您有具体出处,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巴格达比热侧背长短车费黜名酢酒忖夺放马华阳菲食风镜风走釜中游鱼高徽高眼更年期工娄号群嘂油子结清吉了进逼金钗十二金斧金络馂羞揩摩闿泽苦处刳脔廊肆乐倡耒耜冷地陵表灵灯辘轴卖贼莫须有纽捏女眷棚朳穷苗苦根七人起运气韵桑叉设策生拉活拽盛使射频司卫锁甲汤盘煨烬危溜无着笑晕徙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