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期期的意思、期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期期的解释

(1).口吃结巴貌。《史记·张丞相列传》:“ 昌 为人口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张守节 正义:“ 昌 以口吃,每语故重言期期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应谐》:“其妹期期曰:‘姊而裳火矣’。姊目摄妹亦期期言曰:‘父属汝勿言,胡又言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章佖》:“ 章 再三期期之,犹讹两字。”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七:“好像受了猝不及防的一击, 孙宏荫 一怔,期期地半晌说不出话。”

(2).真挚恳切貌。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 桂舟公 古学古貌,与世少可,居常以寑陋期期自恨。” 清 姚鼐 《怀朱竹君》诗:“世态期期求復古,酒杯浩浩欲登仙。”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粗人>》:“ 陈先生 又改为‘粗疏的美人’,则期期以为不通之至,因为这位太太是并不‘粗疏’的。” ********* 《致蒋经国先生信》:“惟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余期期以为不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期期"作为汉语叠音词,在古代文献和现代成语中具有双重含义。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其核心意义可概括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表意本源的音韵重叠 该词源于《史记·张丞相列传》记载的周昌谏阻刘邦废太子事件,周昌因口吃将"期"字重复表达为"臣期期知其不可"。此处"期期"属语音现象,指因言语障碍导致音节重复,本身不承载实际语义,仅体现说话者的急切情态。这种用法后被提炼为成语"期期艾艾",其中"艾艾"取自三国邓艾口吃典故,《世说新语·言语》载"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二、时间概念的强化表述 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期"作时间量词时,叠用形式"期期"可表示完整的时间周期循环,常见于"期期年"的复合结构,指代完整的年度循环。例如《汉书·刑法志》"期期之间,三典迭用"中的用法,强调法律制度的周期性实施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现代汉语中单独使用"期期"的情况较为罕见,其语言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文献研究和成语传承领域。当前《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列为古语词条,建议使用者注意语境适配性。

网络扩展解释

“期期”是一个汉语叠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和历史典故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口吃结巴貌

这一含义源自西汉周昌的典故。据《史记·张丞相传》记载,周昌有口吃,在劝阻汉高祖废太子时,因急切而重复“期期”以替代“极”字,例如:“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后世用“期期”形容说话结巴,如成语“期期艾艾”中的“期期”即指口吃(“艾艾”源自三国邓艾的结巴)。

二、真挚恳切貌

在部分古文献中,“期期”也可表示态度恳切、真挚,例如《文史通义》中“期期以为不可”强调坚决反对的立场。但这一用法相对少见,现代汉语中多保留“口吃”的释义。

三、其他古义

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期期”指“约定的时间”,如“期期而不至,无赦”,但此用法已不常见于现代汉语。


补充说明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文献例证,可参考《史记》《左传》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悲号弁组愎勃昌繁茶引撤废赤伏雠克楚钳登山服鞮海断漏发体分献干涸沟楼果就汉阴灌禾黍之伤篲泛画涂江势郊坰结证警慎靓妆旧历寄谢靠把空衍宽宏大量楛僈繿縿列祖列宗灵蠯满额谩扣马唐密觇密指啮檗吞针拟圣排印潘噎平巾聘用制擗约抢满窍奥青衣梦清音幽韵启譬缺欠软郎当恕躬水泊唯吾独尊无上将军下船相面先生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