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戈卷甲的意思、束戈卷甲的详细解释
束戈卷甲的解释
捆起兵器甲冑。谓缴械投降。《宋史·韩世忠传》:“ 世忠 单骑夜造其营,呼曰:‘大军至矣,亟束戈卷甲,吾能保全汝,共功名。’贼骇慄请命,因跪进牛酒。”
词语分解
- 束的解释 束 ù 捆住,系: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束之高阁。束手无策。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 控
- 卷甲的解释 收起武装。谓撤退或休兵。 明 李东阳 《古乐府·马嵬曲》:“上皇捲甲三川外,父老含悲 兴庆 前。” 清 陆次云 《圆圆传》:“闻 吴将军 捲甲来归矣,徒以妾故,又復兴兵。”.卷起铠甲。形容轻装疾进
专业解析
“束戈卷甲”是汉语中的军事类成语,字面指将戈矛捆束、铠甲收卷,引申为停止武力对抗或解除武装的状态。该词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后经历史文献演化形成固定搭配,其核心含义包含三层:
- 军事行动终止:字面指战事结束后士兵整理武器装备,如《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安史之乱期间“光弼卷甲疾趋,与贼遇于太原城下”;
- 战略收缩隐喻:常被用于政治谈判场景,如《宋史·岳飞传》评岳家军“束戈卷甲,示不复用”的议和姿态;
- 文化象征意义:在诗词中象征和平愿景,如陆游《书愤》中“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的对比修辞。
现代《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将其定义为“收起武器,表示休战或投降”,《中国古代军事辞典》(中华书局)则强调该词常用于描述古代战争中的受降仪式。需注意该成语属于书面语体,多用于历史文献分析和文学创作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束戈卷甲”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拼音:shù gē juàn jiǎ
- 字面含义:捆起兵器(戈)和盔甲(甲),即停止战斗并收拾武器。
- 引申义:指缴械投降,多用于战争场景中描述战败方的行为。
二、用法与特点
- 感情色彩:含贬义,强调被动投降而非主动休战。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或宾语,如“敌军束戈卷甲”。
- 历史出处:最早见于《宋史·韩世忠传》,记载韩世忠单骑劝降叛军的故事。
三、示例与语境
- 例句:“敌军弹尽粮绝,最终束戈卷甲。”(描述战败方投降)
- 注意:该成语不适用于平等协商的停战场景,侧重战败后被迫投降的结局。
四、近义词与对比
- 近义词:弃甲曳兵、倒戈卸甲(均含战败投降之意)。
- 反义词:负隅顽抗、誓死不降(强调抵抗到底)。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古文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宋史》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暴身别有用心不失圭撮参总拆卸逞雄刺孔粹美大堤曲当管钓槎跕屣反把放刁撒泼发售肥沃赶海构变笱梁瑰杰行産横草画罗圜舍酱齐皎察胶葛夹榆进敍鸡豚距趯开编联系实际离乱理正眬瞳虑始买方卖履分香邈绝鸣冤啮食破産荡业乾鸟伽荼清商怨钦刑期许群飞宂僭侍朝水泉説士腾倒跳兔统治阶级托讽緼絮乌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