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堤曲的意思、大堤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堤曲的解释

乐府西曲歌名。与《雍州曲》皆出《襄阳乐》。 梁简文帝 《雍州曲》有以《大堤》为题的,为 唐 《大堤曲》、《大堤行》所本。 宋 张孝祥 《醉落魄》词:“桃花庭院光阴速,铜鍉谁唱《大堤曲》。”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五·襄阳乐》解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堤曲是南朝乐府民歌的曲调名,属《西曲歌》之一。其名称源于古代襄阳(今湖北襄阳)一带的著名堤坝“大堤”,该地商贸繁荣、风景秀美,是当时青年男女游乐相会的场所。该曲调内容多描写大堤儿女的情爱生活和离别愁绪,语言清新婉转,富有江南民歌特色,反映了南朝市井生活的风貌。以下从词典角度解析其详细含义:

一、曲名来源与地理背景

“大堤”指襄阳城外的防洪长堤,始建于汉代,是当地重要地标。据《襄阳耆旧记》载,大堤一带商铺林立、行人如织,青年男女常于此踏青游宴。“曲”即乐府歌曲,故《大堤曲》实为以地域风物命名的民歌体裁,类似《石城乐》《莫愁乐》等西曲歌。

二、主题内容与文学特征

  1. 情爱主题:现存歌词如“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乐府诗集·卷四十八》),生动刻画男女邂逅的浪漫场景。
  2. 离别愁思:如“南湖荇叶浮,复有佳期游。……含情不能言,送别沾罗衣”(《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二十九》),抒写依依惜别之情。
  3. 语言风格:善用白描与双关,如“堤边骑马客”暗喻情郎,“柳”谐音“留”,体现民歌含蓄隽永之美(《古诗源·卷十二》)。

三、文学价值与影响

《大堤曲》开创了以堤岸景观入诗的先例,唐代李白、李贺等均有仿作。其融合地域文化与市井情感的特质,成为乐府诗中“城市风情诗”的代表,对后世闺情诗、竹枝词创作影响深远(《中国文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

主要参考文献来源:

  1.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
  2. 《襄阳耆旧记》(东晋·习凿齿)
  3.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
  4. 《古诗源》(清·沈德潜编)
  5.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著)

(注:古籍原文可参考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权威校注本;现代研究可查阅《文学遗产》《乐府学》等期刊论文。)

网络扩展解释

“大堤曲”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乐府诗题,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一、起源与体裁

“大堤曲”是南朝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西曲歌》,源于《襄阳乐》。梁简文帝《雍州曲》首次以《大堤》为题创作,成为唐代李白、李贺等人拟作的蓝本。其内容多与水乡爱情相关,具有江南民歌色彩。


二、代表作品解析

  1. 李白《大堤曲》
    以女子口吻抒写思念之情,如“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通过春风、梦境等意象强化离别之痛。

  2. 李贺《大堤曲》
    描绘女子挽留情郎的场景:“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末句“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暗喻青春易逝。


三、文学特点


四、其他含义

作为成语时,“大堤曲”比喻事物发展中的转折变化,但此用法较少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或创作背景,可参考《乐府诗集》或唐代诗集注本。

别人正在浏览...

阿娇阿姆暗约半衰期昄宇并蒂不知死活层阴谄附触藩羝淬火当世冠牒桉帝闉二戴蜂子扶抱盖世太保庚桑顾虑海涵地负寒丘禾莠滑步虎珀拾芥夹角尖酸刻薄贱姿界定金玉之言祭盘隽句诓吓连世龙飙鹿皮公门下督谬登穆如墓衣女子无才便是德盘躩趴窝辟地批量人来客去似箭在弦瞬心舒绎宋版隧道门鞺鞑桃花雪天愁地惨田坑石通纸托物寓感挽具虾蛤相对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