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不明貌。 明 无名氏 《白兔记·留庄》:“茅簷下,见矓瞳父老,欢笑舞晴暄。”
“眬瞳”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眬瞳”为联合结构的合成词,形容眼睛不明亮或视觉模糊的状态,具体指“目不明貌”。例如明代戏曲《白兔记》中的描述:“茅簷下,见矓瞳父老”,描绘了老人眼神模糊的景象。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常见于古籍或方言语境。日常表达中更推荐“蒙眬”“朦胧”等通用词汇。
《眬瞳》是一个汉语词汇,代表着眼睛的瞳孔。它用来形容一个人眼神炯炯有神,明亮透彻的状态。
《眬瞳》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的部首是瞳字底。它的总笔画数是15画。
《眬瞳》一词的来源尚不明确。繁体字“矇瞳”是它的另一种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眬瞳可以写成“矇瞳”。这种古代写法在现代已经较少使用。
1. 她的眬瞳中透露出智慧和温暖。
2. 他的眬瞳犹如湖水般清澈明亮。
1. 眬目:形容眼睛亮堂,神采奕奕。
2. 瞳穴:指眼睛的瞳孔和眼眶。
1. 明亮的眼睛
2. 善于观察的眼睛
1. 昏暗的眼睛
2. 无神的眼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