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长贰的意思、长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长贰的解释

指官的正副职。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宣和 中,百司庶府悉有内侍官为承受,实专其事,长贰皆取决焉。”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戏举诗对》:“长贰每会食,多戏举诗对。”《明史·颜伯玮传》:“ 燕 兵至,州长贰尽弃城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长贰”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复合词,专用于古代职官体系,指代机构中的正职与副职官员。根据《汉语大词典》及《辞源》的释义,该词由“长”和“贰”两个单字构成:

  1. 词源解析

    • “长”原指首领、主官,如《周礼》中“立其长”即设立主管官员;
    • “贰”为副职、辅佐之意,《礼记》载“有贰宗”即设副职宗伯。

      二者组合后,形成“正副官员”的统称。

  2. 基本释义

    在宋代官制文献中,“长贰”特指六部(如吏部、户部)中尚书(正职)与侍郎(副职)的合称,例如《宋史·职官志》记载“尚书省设长贰,总领政务”。明清时期扩展至中央机构如翰林院、国子监等正副主官。

  3. 历史用法与例证

    《资治通鉴》提及“三省长贰共议朝政”,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主官与副官共同议事。清代《日知录》亦载“长贰相协,则政事无滞”,强调正副职协作的重要性。

  4. 现代学术研究引用

    当代学者在论述古代官僚制度时,仍沿用此词。例如制度史研究指出“长贰分权制是宋代中央集权的重要设计”,相关论述可见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等权威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长贰”是古代官职体系中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文献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长贰(拼音:cháng èr)指官职的正职与副职,即同一官署中的主官(长)与副官(贰)。例如宋代中央或地方机构中,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长),副职为“侍郎”(贰),合称“长贰”。

二、历史用例

  1. 宋代文献记载

    • 陆游《老学庵笔记》提到,宣和年间内侍官实际掌权,“长贰皆取决焉”,表明正副职官员需共同决策。
    • 周必大《二老堂诗话》记载官员会食时“戏举诗对”,反映长贰之间的日常互动。
  2. 明代用例
    《明史·颜伯玮传》记载燕兵攻至时,“州长贰尽弃城走”,说明明代地方官制中仍沿用此称。

三、结构与用法

四、总结

“长贰”是古代官制中对正副职官员的统称,常见于宋明文献,体现官僚体系的分工与协作。其定义权威来源包括《老学庵笔记》《明史》等,现代词典(如汉典、查字典)亦收录此词。

别人正在浏览...

白衣尚书毙命不分轩轾逞瑞大半天单利典史斗鸡眼斗筲子厄急覂驾盖代杭好杭歹酣媟宏才闳伟后距镮贯鹄觜靴夹脑风僭号集掇计扃进朝锦城使进香枯箨柳情花意龙牙草孟公投辖盟鸥免礼牧户骈蔓噗哧匍滴虫轻俗寒瘦倾崄奇辟区段髯口认输日食钱若者三线神驾十步之内,自有芳草十三点殊绝四向堂室脱户枉实违衆诬惑五四青年节虾蟇笑面虎枭首示众媟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