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明夷》:“明夷于飞,垂其翼。” 王弼 注:“怀惧而行,行不敢显,故曰垂其翼。”谓鸟翅下垂不能高飞。后以“垂翼”比喻人受挫折,止息不前。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八:“ 长坂 初垂翼, 鸿沟 遂倒戈。” 宋 曾巩 《齐州谢到任表》:“方指期於满岁,将垂翼於故栖。”
“垂翼”是一个源自古典文献的成语,具有以下多层次的解释:
基本含义与发音
发音为chuí yì,字面指鸟类飞行时翅膀下垂的动作。最初出自《周易·明夷》卦象的爻辞:“明夷于飞,垂其翼”,描述鸟儿在飞行中因环境险恶(如天色昏暗)而下垂翅膀、谨慎前行的状态。
深层比喻义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如描述人生低谷期的隐忍(“垂翼蛰伏”),或历史事件中势力受挫(如南宋曾巩文中的“垂翼故栖”)。
例句参考:
“公司经历市场冲击后,选择垂翼调整策略,次年便重振旗鼓。”
(此处“垂翼”融合了受挫与伺机的双重含义)
垂翼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下垂的翅膀”。在象征性的意义中,它可以表示被动、失落、无奈或不幸的状态。
垂翼的部首是“卩”(丨),共有10个笔画。
垂翼起源于古代的象形文字,原本描绘了一对下垂的翅膀。在繁体中,垂翼的书写形式为 “垂翼”。
在古代,垂翼的汉字写法有一些变化。在古今文字辞形集成中的《说文解字》中的《象形篇》里,垂翼的形状是一个有羽毛且向下延伸的翅膀。而在《康熙字典》中,垂翼的字形则有所不同,上方的“卩”在形状上更像一个立体的节点。
1. 他坐在那里,垂翼的样子表达着他的失望与无奈。
2. 这个失败的经历让他感到自己的雄心壮志被垂翼了。
垂翼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的含义:
1. 垂翼摧残:表示遭受到巨大的打击或荆棘般的痛苦。
2. 垂翼欲堕:形容失落和沮丧程度极高。
3. 垂翼复振:指重新恢复信心并重新努力。
近义词:下垂、下坠、下弯
反义词:扬翼、翱翔、飞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