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柴的意思、束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柴的解释

一把柴。常用以形容身体干瘦。 唐 孟郊 《杏殇》诗之八:“病叟无子孙,独立犹束柴。” 清 钱谦益 《桂殇》诗之一:“身似束柴怜病叟,拾柴空復羡鶵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束柴"是汉语中一个复合名词,其核心含义指捆扎成束的柴火。从构词法分析,"束"为动词性语素,表示捆扎、聚集的动作,"柴"为名词性语素,指代燃烧用的木料。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及方言用语,具体释义包含两个层面:

一、物质实体层面 指将散乱柴枝通过绳索、藤条等材料进行捆扎后的形态。这种捆扎方式既便于运输存储,又能规范柴火体积,如《诗经·齐风》"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中描述的薪柴处理方式,便涉及束柴工序。

二、象征意义层面 在古代礼仪中,束柴常用于祭祀场合,《周礼·春官》记载"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郑玄注"槱,积也,积柴实牲体焉"(来源:中华书局《周礼注疏》)。这种用束柴燃烧献祭的仪式,衍生出"燔柴"的专用祭祀术语。

现代汉语中,"束柴"仍保留在部分方言词汇体系,如闽南语称"柴束"(tshâ-pak),指捆扎待售的柴火单位(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汉语方言大词典》)。其构词逻辑与古汉语一脉相承,印证了汉语词汇发展的历史连续性。

网络扩展解释

“束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读音:shù chái(注音:ㄕㄨˋ ㄔㄞˊ)
字义:


二、比喻用法

核心含义:形容人身体干瘦、枯槁,尤其指病弱或年老体衰的状态。
出处与例句:

  1. 唐代孟郊《杏殇》诗:“病叟无子孙,独立犹束柴”,以“束柴”比喻孤苦无依、瘦弱佝偻的老人。
  2. 清代钱谦益《桂殇》:“身似束柴怜病叟”,进一步强化了瘦弱病体的意象。

三、补充说明

若需更多诗词例证或字源考据,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暗地里白蘋洲背行辩惠标质擘窠不甘后人草塘泥册除察究差悮秤铊虽小压千筋冲浪运动筹划传灯春纤泚颊丹抱澹漾登槐雕弓丐者割鸡焉用牛刀宫脂怀琰获解建华鉴赏节货解桎辑录紧不紧谨律隽造科斗字劳乏擂鼓裂壤柳弱花娇龙骧将军笼照绿藻慢条斯理门吊儿溟渤鸣泉磨甎作镜迁善黜恶缺席驱殄燃糠自照人皇省敛事以密成松文素日推延文行出处温疟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