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顾颉刚的意思、顾颉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顾颉刚的解释

(1893-1980)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后任厦门、中山、北京、中央、复旦等大学教授。继承和发展前人“疑古”思想,成为“古史辨”派创始人。对中国古代史、少数民族史、中外交通史、历史地理等方面均有精深研究。建国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全国******委员。主持标点“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著作编为《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顾颉刚(1893-1980)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其名字从汉语词典角度可作如下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顾:《说文解字》释为"还视也",本义为回头看,后衍生出"顾念""关照"等义。作为姓氏,位列《百家姓》第93位。
  2. 颉:多音字,读jié时指"仓颉",传说中黄帝史官、汉字创造者;读xié时意为"不相上下"(《诗经·邶风》"燕燕于飞,颉之颃之")。顾氏名取jié音,寓含效法先贤之意。
  3. 刚:《广雅》释为"强也",本义为坚硬,引申为坚强、刚直。《论语》有"刚毅木讷近仁"之说,儒家视为重要品德。

二、姓名整体寓意 组合"颉刚"取自《尚书·舜典》"直而温,刚而无虐",暗含"承袭仓颉之智,秉守刚正之德"的文化内涵,体现家族对学识与品格的期许。

三、人物学术贡献 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主张用历史演进法考辨古籍,其主编的《古史辨》七册(1926-1941)开创中国近代史学新范式。胡适曾评价其为"中国史学的文艺复兴"(《胡适日记》1930年卷)。其研究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列为"20世纪中国史学六大学术体系"之一。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古史辨自序》(顾颉刚,1926)
  2. 《当代中国史学》(顾颉刚,1947)
  3. 《顾颉刚年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网络扩展解释

“顾颉刚”一词有两种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一、作为历史学家(主要含义)

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原名顾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主要贡献:

  1. 学术成就

    • 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主张用历史演进观念和疑古精神研究古代史,认为古史传说随时代推移被不断重构。
    • 主持《古史辨》系列研究,发起古史辨伪大讨论,推动了中国古代史和文献学的革新。
    • 在民俗学领域,系统研究孟姜女传说、民间歌谣,拓展了学科边界。
  2. 教育与任职
    曾执教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等,并参与校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对古籍整理贡献卓著。


二、作为成语(罕见用法)

在部分词典中,“顾颉刚”被解释为成语,意为“做事专注严谨,不敢有丝毫马虎”(由“顾”“颉”“刚”三字引申而来)。但此用法极少见,且与历史学家顾颉刚无直接关联,可能是语言演化中的巧合或误传。



“顾颉刚”主要指代中国近代史学泰斗,其学术思想深刻影响了历史学、民俗学等领域。若需引用成语,建议优先使用常见词汇以避免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半古狴狱不会不上侧倾撑距蚩人赤螘川贝川光栋隆法国国立行政学校凤罗峯颖奋争扶抟根元桄面蛊晦河漫滩后援黄白物火符鉴昭交宦静尽尽死具服据义履方伉行烂饮灵岗礰礋蛮货蛮力迷怖醲醑女博士泡幻偏谬蒱且秋髩犬牙差互区队苣荬菜散手仗讪讟山溜穿石韶春虱处裈水裩邃匿探抚逃佚脱户拖露箨笋托嘱闻过则喜吴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