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儒墨的意思、儒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儒墨的解释

(1).儒家和墨家。 战国 时期同为重要学派。《庄子·天运》:“天下大骇,儒墨皆起。”《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 孔丘 也;墨之所至, 墨翟 也。” 唐 陈子昂 《夏日暉上人房别李参军序》:“讨论儒、墨、探览真玄。觉 周 孔 之犹述,知 老 庄 之未悟。”

(2).泛指多种学派。 唐 崔湜 《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铭序》:“百家之言,先儒未諭,一览冰释。四方儒墨之士,由是嚮风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儒墨"是中国先秦时期两大显学的合称,分别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二者在战国时期并称"世之显学"(《韩非子·显学》),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儒家学派释义 儒家以"仁"为核心思想,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强调"礼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政治理念。《汉语大词典》释"儒"为"先秦时期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其学说体系包含"仁义礼智信"五常伦理。代表性著作《论语》记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篇》),奠定了儒家伦理哲学的基础。

二、墨家学派释义 墨家倡导"兼爱非攻",《辞海》释"墨"为"战国时期墨子创立的学派",主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该学派以"尚贤""尚同""节用"等十大主张闻名,其科学认知论与逻辑学思想在《墨经》中形成体系。

三、思想体系对比 儒墨虽同属显学,但存在显著差异:儒家强调"爱有差等",墨家主张"爱无差等";儒家重视礼乐制度,墨家提倡"节葬""非乐";儒家维护宗法等级,墨家主张"尚贤"选举。《孟子·滕文公下》载"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可见当时的思想争鸣盛况。现代学者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指出:"墨家之兴,其势骤而烈,儒家之传,其运久而长"。

四、历史地位评述 《汉书·艺文志》将儒列为"九流之首",墨居其后。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评价儒家"博而寡要",墨家"俭而难遵"。当代哲学史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分析:"墨家学说代表庶民阶层利益,儒家思想则更多反映士大夫阶层的价值观"。两大学派的辩论推动了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发展,其思想精华至今仍在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具有研究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儒墨”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儒墨”指儒家与墨家两大思想流派,二者在战国时期同为“显学”(即最受重视的学派),但核心主张存在显著对立。《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可见其影响力。


二、核心思想对比

学派 核心主张 思想特点
儒家 以“仁”为核心,强调等级秩序、礼乐教化、孝悌忠信。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实现社会和谐。 注重伦理关系,维护传统礼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渐进式社会治理。
墨家 主张“兼爱”“非攻”,提倡平等、节俭、尚贤。墨子反对儒家礼乐制度,认为应“视人如己”,消除等级差异。 代表平民阶层利益,重视实用技术,主张通过实际行动(如防御战争)维护和平。

三、延伸含义

  1. 学派对立象征:常被用来代指观点尖锐对立的两种思想,如《庄子·天运》提到“儒墨皆起”,反映二者争鸣现象。
  2. 泛指多元思想:唐代文献中“儒墨”有时扩展为多种学派的统称,如崔湜《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铭序》中的用法。

四、历史影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思想细节,可参考《论语》《墨子》等原著,或查阅等来源的扩展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拔出鼻肿眼青剗地厂礼拜产权琛贡乘丘翅膀怆惋春濑村路歧当膺眈学叨越顶头子兜肚裤椟护防萌杜渐冯耳風韵焚炙槀砧寡将柜吏固体潮海陬寒燠和浼诃止画楼混合面绛缕噭嘷进门九大经阄题拘陋菌肥利剑懋轨朋侣瞥忽情窦渐开请旌绮绣屈尊捼莎赏锡稍礼省閤熟食节绥靖政策宿衅贪索歪货无拘无束仙曹详确萧摵